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当家长成为“全能老师” 谁来为他们“减负”?

东方快评

2025-11-12 10:11:08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成

“白天上班,晚上辅导作业,周末还要完成‘亲子手工’‘拍摄短片’。”这样的吐槽,近来频频出现在家长群体中。一段网友感慨的视频引发广泛共鸣:“现在的家长越来越全能了——语文、数学、英语全都要教,有空还得去学校打扫卫生,家长距离老师只差教师资格证了。”不少网友在视频的评论区表示感同身受:“孩子上学我也得上课”“不是家长辅导孩子,而是家长在重新读小学”。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参与理应受到肯定,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孩子价值观、人格与习惯培养的关键环节。但问题在于,家长的角色应当是陪伴者、支持者,而非替代者、执行者。学校教育的主体责任不应被转移,教学任务不应层层外包。个别地方将“家校共育”简单理解为“家长共担”,让家长承担了超出能力与职责的工作量。这种现象,不仅加重了家庭负担,也损害了教育的专业性与公平性。


教育焦虑也是这一现象的重要推手,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升学压力提升,家长普遍担忧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主动介入学习过程。语文要背古诗、数学要刷题、英语要打卡背单词,家长化身“陪读教练”,生怕孩子稍有落后。然而,这种过度介入往往加剧焦虑,孩子在压力中失去学习兴趣,家长也在情绪消耗中身心俱疲。教育的本意是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而非制造“被教导”的依赖。


社会舆论对“好家长”的过高期待,也在无形中强化了这种压力。似乎只有无微不至地陪伴、全面地辅导,才算尽责;只有参与学校活动、展示孩子作品,才显用心。这样的“完美家长叙事”,让许多普通家庭陷入道德绑架。教育从来不是一场表演,而是一种长期、温和、理性的陪伴。



家长不是教师的替身,更不是万能的教育机器。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补课,而是立德、树人、培育人格与责任感。学校教育也应当回归本位,承担起专业教学与科学引导的主体职责。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家校分工明确、协同互补,而不是彼此推责、相互加码。要缓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制度上的“松绑”——教育部门应对学校布置作业、家校活动等有明确规范,避免将教学任务转嫁家庭;社会也应倡导理性育儿观,让家长从“陪学焦虑”中走出,回归陪伴的初心;教师、家长、学生三方之间应建立更平等、更开放的沟通机制,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共同体。


当家长不再被作业绑架、被焦虑裹挟;当学校不再“外包”教学责任;当社会能理解教育的耐心与多样性,教育才能真正的“减负”。

编辑: 王成
责编: 傅姗姗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教育减负作业升学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1:49
宏润博源亮相名校展: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海外路路通2天前
05:38
河南一幼儿园硬核体育课走红 网友:求推广
时讯3天前
00:38
成昆高铁快运站点“焕新” 双11物流开挂
东方番茄酱2025/11/07
00:09
在台洗钱45亿!太子集团“二把手”遭羁押禁见
时讯2025/11/06
03:39
科学高中、特色学校怎么办学 我替你们去看过了
看呀STV2025/11/05
00:39
美最高法院关税案 会是“葫芦僧判葫芦案”吗?
子午观潮2025/11/04
00:38
女子欠债60万却怪母亲让她写欠条 咒骂母亲去死
案件聚焦2025/11/04
06:57
鸣金收“税” 黄金交易税收政策出台影响几何
新闻放大镜2025/11/04
01:15
《老娘舅》戏骨再集合!这消息可喜可贺!
新闻坊2025/11/04
02:39
法制主播也中招?《今日说法》主持人回应:引以为戒
时讯2025/11/04
00:12
馆长为赖清德寻根:不认自己是中国人就必须改姓
时讯2025/11/03
孩子不是学霸,也值得被温柔以待
海外路路通2025/11/03
00:10
卢浮宫抢劫案嫌疑人多为惯犯 有两人曾共同犯案
时讯2025/11/03
01:54
“跪着”的家长 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子午观潮2025/10/08
03:50
让学生踩跪地家长 “愧疚教育”究竟该谁愧疚?
新闻放大镜2025/10/07
00:09
家长跪地让学生轮流踩过? 校方致歉:形式不当!
时讯2025/10/07
00:51
学生午餐里的蔬菜,孩子们爱吃吗?
看呀STV2025/09/01
01:36
义乌游培养财商?有孩子回校摆摊成销冠
时讯2025/08/23
01:06
暑期教育焦虑治标更要治本 “唯分数论”不可取
东方快评2025/08/20
01:04
老师上门遭婉拒,家访还有必要吗?
时讯2025/08/15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