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数智探源,初心如磐;十载交叉引领,华章日新。为共同回顾双院十年发展历程,携手擘画数据科学与类脑智能迈向世界一流的宏伟蓝图,9月29日上午,纪念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建院十周年学术大会在复旦大学张江校区类脑大楼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季华实验室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等中外嘉宾,以及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复旦大学相关部门、院系领导,两院校友代表、师生员工等300余人参加大会。
2015年,复旦大学应未来之势,深植多学科沃土,率先创立国内首个大数据学院与首个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前瞻布局数据智能与脑科学交叉前沿。恰逢全球科技范式深刻变革、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加速涌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重构的关键时期,两院以“先行者”的使命自觉,勇立潮头,在无人区筑基,在交叉点创新。
学术大会上,两院院长冯建峰作《数智十年,日新行远 共绘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新篇》十周年建设发展报告,回顾两院十年建设发展,展望新十年征程,回应时代关切,擘画未来蓝图,并公布了两院师生共同凝练的面向未来的八个重大科学问题。
而季华实验室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则对两院十年来的发展成给予高度评价。他在发言中指出,两院虽身处前沿科技这一“时髦”领域,但探索成功之路绝非坦途。他特别提到在两院与季华实验室、长春光机所等国家级平台的深度合作中,两院科研团队展示了很强的用应用数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一是胸怀“走出去”的决心,主动突破学术圈层,实现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二是在卡脖子的关键问题上,骨干科学家凭借扎实努力赢得了工程界的广泛认可;三是不惧起点低、起步难,不盲目追求大项目,而是沉心静气进行长期、持续的探索与积累。曹健林强调,希望两院继续发挥优势,将大数据、应用数学、大模型等最新成果深度融合到国家重点领域、民用及市场化领域,在推动中国工业走向世界,攀登全球行业高峰做出更大贡献。
一系列校地合作、“产学研”强强联手在大会上密集落地,复旦大学与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设“浙江杭州市上城类脑智能卓越创新中心”,实现类脑智能“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市场应用”一体化发展;营业线智能建造工程技术校企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联合实验室将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营业线场景下智能建造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验证和推广应用。随后揭牌的元智类脑健康校企联合实验室,则将聚焦脑健康与智能医疗,共同研发筛查系统、探索数字疗法,为人民健康注入科技新动能。
展望两院未来学科发展方向等课题,数场“头脑风暴”高频开启。在“十五五”规划专家咨询会暨学科建设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两院“十五五”规划框架与内容提出建议,并围绕学科发展目标与重点方向展开交流,提出宝贵建议;国际合作专题讨论会则汇聚了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Trevor Robbins,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Barbara Sahakian,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Michael Haeusser,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Pankaj Sah等专家学者,与会专家们就双导师育才、共投合作基金、区域性学术科研影响力到全球性学术声誉等方面,讨论了全球科研共进新模式;数字孪生技术与产业应用创新论坛组织了季华实验室、中铁二十四局、园和医疗等企业代表,深入探讨数字孪生的技术转化路径和跨领域创新应用。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在致辞中对两院未来的发展提出希望,将两院的发展进一步融入国家和区域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伟大实践中;面向十五五前沿发展重大战略领域,进一步从建设学科到发展战略领域;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升国际合作的能级,构建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格局。
编辑: | 戴晶磊 |
责编: | 李吟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