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寨老店”、“假名餐饮店”在成都某些街区、路段抱团出现,其背后是一些餐饮类资本,利用商标保护、平台规则,对传统美食店、名店进行的一场“流量收割”。一家名为无名集团的企业及相关的成都果然行餐饮有限公司、四川麦田鸭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抢注、擦边注册川渝地区知名老店餐饮商标,批量开设“山寨门店”,出现了“十年老店”仅开业一个月、本地知名老店被“复制粘贴”的乱象。而遭受侵权的苍蝇馆子,餐饮老店,山寨商标抢注总量,超过百家以上。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餐饮仿冒店,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的特点,侵权方采用先抢注近似商标,再统一装修,打着老店的“擦边球”,实现批量开店,以“正牌”身份招揽加盟。侵权方商标常与老店差一字,但招牌高度雷同,消费者难分辨。这些仿冒店,在各大点评网站、平台上通过与网红打卡推广结合,导致部分平台用户,主动推荐仿冒店,进一步干扰消费者判断。
被侵权的老店负责人表示,走法律程序维权,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即便最终胜诉,侵权门店从中获取的收益也远高于赔偿。而利用品牌背书,老店品牌则成为对方迅速变现的牺牲品。
编辑: | 彭晔 |
责编: | 丁桃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