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知名高考志愿导师张雪峰多个社交平台的账号被禁止关注引发热议。记者搜索发现,虽然其在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平台的账号无法关注,但内容仍可查看。在多个视频平台,账号“张雪峰老师”最后一次更新是9月19日,视频内容为张雪峰为连麦家长解答关于航空和航天的区别。而在张雪峰的微博账号,其最后一次更新是8月31日,发布的内容为提醒家长不要轻信借他名义背书的广告。不过在其账号被禁止关注后,不少网友发现其关联账号昨天下午还在直播,不过直播的不是他本人,有网友在直播间提问,张雪峰的账号为何不能关注,但并未得到回复。
针对为何会被禁,张雪峰本人回应称:禁止关注是账号问题。今天上午,张雪峰团队的工作人员再次回应称:相关账号禁止关注是因为其在直播过程中出现不当言论违反平台规则,受到了举报。
不同于单个平台的违规处理,此次张雪峰的帐号在多平台同时被禁止关注,这背后透露出怎样的监管逻辑?回顾近年来张雪峰的言论,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营销话术,在一边制造教育焦虑,一边却在收割着流量红利。
2023年,张雪峰在直播时称“所有文科专业都是服务业”,还炮轰“新闻专业无用论”,有人认为其言论误导了很多学生和家长选择专业。甚至还有文科生博主以“人格贬低”为由将他告上法庭。不过,争议之下,坐拥上千万粉丝的张雪峰,则很快完成从老师到老板的身份转变,搭建起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旗下公司推出两款私人定制志愿填报套餐,收费高达11999元和17999元,虽然收费不便宜,仍有不少家长趋之若鹜,开售短短三小时,销售就破亿元。然而,不少家长在付费后称,所谓的专业建议其实就是固定模版,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推荐,更像是花钱买了心理安慰。
今年高考前夕,张雪峰宣布停播两个月,称“自己动了很多人的蛋糕”。不过仅仅数日后,他就火速回归,并官宣自己在快手平台连开15场直播。而张雪峰这场退网闹剧,也被质疑是其自导自演的苦情戏,目的就是为了收割关注度。
有分析认为,张雪峰作为拥有粉丝几千万的顶流网红,走红的核心在于精准抓住了家长们的“升学焦虑”。其绝对化、极端化的言论,将复杂的升学问题简化成“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这种冲突化的发言内容,更容易在短视频平台引发转发与讨论。
表面上是说真话、为考生着想的导师,本质上,张雪峰早就完成了商人的身份转换。根据企查查显示,张雪峰名下关联10家企业,8家存续状态,还间接投资超过140家企业,行业涉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
张雪峰的火爆和争议,并非个例。近年来,家长对“升学、就业”专业指导需求激增,这也催化了各类自媒体博主大量涌入,有的编造“升学内幕”等虚假信息,有的效仿张雪峰,以“专家”身份,贩卖升学焦虑言论,但最终都指向通过课程付费,志愿填报来收割利润。
行业的野蛮生长,也引发监管关注。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宣扬恐慌焦虑情绪”问题,对编造“大师”“专家”等虚假身份、集中发布、片面鼓吹“读书无用论”等绝对化、消极化论调的账号和MCN机构,将从严处置处罚。
如何看待张雪峰多个平台账号被禁止关注,近期,监管部门的专项整治措施,又释放出哪些信号?媒体评论员李勤余今天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的采访时表示,对于知名教育领域博主张雪峰在多个平台的账号被禁止关注的具体原因,目前仍需等待官方进一步通报,或张雪峰本人作出更详细的说明。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网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专项行动,聚焦网络戾气整治等突出问题。回看张雪峰近年来在网络上的发言,其观点正确与否,公众看法不一,但确实频繁引发较大争议,有时甚至助长对立情绪和极端言论。
李勤余说,虽然目前尚不能确定其账号受限是否直接与该专项行动有关,但网络治理的整体风向已十分明确:网络空间不应成为负面情绪的堆积场,而应成为增进理解、凝聚共识的公共领域。目前张雪峰账号处于“禁止关注”状态,后续是否会面临进一步处罚,或对其账号功能作出更多限制,仍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当前的网络治理框架下,内容创作的红线已被清晰划定。自媒体内容若为吸引流量、煽动情绪,而忽略其言论可能对家庭、学生等个体带来的深远影响,则必须承担相应责任。也期待张雪峰作为头部博主,能够以此为契机实现健康转型,转向更加理性、客观、负责任的表达方式,共同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讨论环境。
编辑: | 阮丽 |
责编: | 彭晓燕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