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科技正在改变养老服务模式。
日前,上海全市首个养老科技供销平台与体验展厅,亮相闵行大零号湾,市民不仅能在这里体验最新养老科技,还能提出反馈意见、帮助企业产品升级。

在闵行大零号湾养老科技体验厅里,集中展出了60多家企业的110件产品。来自周边社区的老人们,正在体验各式“新奇特”的养老产品。这台电动起坐器,成了腰腿不便老人的“帮手”。不过体验过程中,老人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有老人试用完表示,假如自己脚不用力手不用力,人会往前面冲。研发企业当场表示,将会再去改进设计,使其符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

这款智能眼镜,是展厅里的明星产品。拍照、听音乐、打开手机应用程序,一句语音就能搞定。

生产这款智能眼镜的企业,最近刚入驻大零号湾养老科技产业园。6月开园以来,这里已经吸引70多家企业注册、20多家落地。

上海大零号湾养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柏乐认为,将同行业企业聚集在一起,有助于形成合力,更高效地开拓市场,同时,从研发端来看,也能更便捷地整合资源,协同解决行业中的共性问题。

鼓励产品创新、打造养老产业集群,不仅是在闵行,上海还在胶州路设立了一个康复辅具养的创新产品体验馆。作为市级养老和康复辅具的“新品首发地”,这里陈列了200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养老辅助创新产品。

来体验的年轻人,出乎意料地比60岁以上的老人还多,还有专程从外地赶来的。

来自广东的游客说,专程从广州过来看看,因为上海AI+银发经济已经走在前面。也有市民表示,如果现在能够有一些装置或者家具可以提高家里长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作为小辈非常乐意去让老人尝试使用。

如今,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到了总人口的37.6%,相当于每三个人中就有1位老人。而发展养老科技,是上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

上海正在以智慧养老为核心,推动养老服务的创新。在上海,“养老+科技”的融合,已不是未来图景,而是浸润在银发族日常里的民生温度,更成为撬动产业新增长的有力支点。

科技为养老难题破局,藏在每一个细微的生活场景中。比如,智能健康监测设备,24小时捕捉血压、血氧,一旦出现异常便立即向子女和社区医护人员发出预警;还有,养老机器人化身“贴心助手”,不仅能完成送餐、清扫等照料工作,还能陪老人聊天、唱歌。这些科技产品让老人活得更有尊严,也让在外打拼的子女少了份牵挂,实实在在筑牢了民生幸福底线。

庞大的银发需求,也为科技产业打开了新蓝海。从适老化改造的智能门锁,到帮助失能老人康复的辅助器具,养老科技赛道上的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催生出规模逐年攀升的“银发经济”。数据背后,是无数科技企业向养老领域倾斜的研发投入。

不过,这场双向奔赴仍有“绊脚石”,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企业,因对市场了解有限,研发方向或与消费者需求有偏差,消费者反馈少,也阻碍产品迭代。
针对这一情况,上海正在积极行动。比如,启动“银发科技伙伴计划”,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助力企业依据消费者反馈优化产品;又比如,设立全市首个养老科技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培育产业生态。通过这些举措,上海正努力为“养老+科技”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让养老科技产品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 。

当政府搭台、企业创新、百姓受益的良性循环逐渐成型,上海“养老+科技”的未来,必将既有民生温度,更有产业活力。
| 编辑: | 周缇 |
| 责编: | 张蕴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