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ICS中日新视界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惊蛰:惊蛰春雷响 农夫闲转忙

2023-03-06 08:31:48 中日新视界

惊蛰是阴历一月后半到二月前半期的时候,“惊”指“惊醒”、“蛰”则指“虫类藏在土中”。所以,“惊蛰”的意思就是春雷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常常作为春天的季语所使用。


唐朝诗人韦应物也认为惊蛰是春天逐渐来临的表现,并创作了《观田家》这首汉诗。



虽然比惊蛰早两个节气的“立春”才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但让昆虫苏醒,万物复苏的惊蛰让我们能切身感受到春天的开始。除了打雷和昆虫之外,在中国还有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三种惊蛰节气特征。


首先,“桃始华”是指桃花开放的时期,经过一个冬天的沉寂,春风再次吹向大地,桃树沐浴着春雨,鼓起花蕾,惊蛰后,逐渐开花。说到花,其实上海的市花白玉兰也是在惊蛰时节开放的。


接着是“二候仓庚鸣”,指的是黄鹂开始鸣叫,寻找伴侣了。黄鹂的鸣叫还被写入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习性是雄鸟雌鸟共居共飞,所以也被视为“夫妻美满”的象征。



最后,来看“三候鹰化鸠”,也就是“老鹰”变为“布谷鸟”的意思。古人以为凶猛的鹰因为春光明媚而变身成了布谷鸟。另外,在中国还有“布谷声声催耕”的说法,布谷鸟就好像是在催促着农家们赶快去田里耕种。


而在日本,惊蛰的第三候有些许改变,叫做“菜虫化蝶”,也就是幼虫羽化成蝶的意思。在中国和日本,惊蛰时期的统一特征就是雨水变多了。其实,关于惊蛰时节打雷下雨有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陕西关中地区大旱,旱田干裂,连续多年不下雨。当地人们每天都向神明祈求下雨,于是玉皇大帝命令东海龙王的孙子前去播雨。结果,小龙跃入河里就完全忘记了播雨一事。这时,村子里一个叫水生的青年听闻此事后,找来一根降龙棍搅动河水,把龙从河里钓出来的瞬间天空立马乌云密布,雷声大作。终于,下起了雷雨。



这个雷也叫“出虫之雷”,通常指的是立春后的第一声雷。不过“出虫之雷”也会唤醒害虫,所以惊蛰时节在中国一些地方有除虫的传统习俗,此外,中国民间还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在中国,“梨”与有着分别之意的“离”发音相同,有着远离害虫,在天气多变的春天远离疾病的美好寓意。所以最推荐大家做的惊蛰料理是冰糖炖雪梨。


所需食材:


一个梨、适量冰糖


首先将洗净的梨去皮,并将梨切成两半,里面的核也要取出。接着将梨切成一片片1厘米厚左右的薄片,随后将切好的梨和冰糖放入锅中,一般放入30克冰糖足以。接下来用小火慢炖15分钟左右,等待梨变软,变透明就做好了。



这道料理有润肺清热功效,大家不妨自己尝试一下哦。


从中医角度来看,惊蛰温差大,“滋阴补血”是这个时期养生的重点。惊蛰时节,通过食物给身体补充充足的水分,活活血吧。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惊蛰节气梨美食养生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33″
祝贺!上海姑娘唐钱婷勇夺女子50米蛙泳金牌
亚运今日看点丨开幕式今晚上演!这些精彩不容错过
习近平在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全文)
02′19″
中美成立经济领域工作组 谈什么 怎么谈?
00′43″
泽连斯基再度访美 国会演讲黄了 军援也要黄?
00′38″
全国加被子地图来了 看哪里夜凉如水需棉被暖身
00′24″
菲律宾声称中国破坏南海珊瑚礁 外交部:子虚乌有
00′30″
菲律宾称“中国破坏南海珊瑚礁” 外交部驳斥
00′35″
普京称接受中方邀请将访华 中国外交部回应
00′15″
关键投票前 李在明发千字长文公开表态
01′06″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感到不悦”?外交部回应
00′12″
江苏宿迁发生强龙卷风 已造成5人死亡4人重伤
00′19″
水果迎丰收 阿富汗农民喜忧参半
04′57″
在浦东 共未来
00′09″
细节公布!12小时长谈 王毅和沙利文聊了什么?
00′25″
铭记“九一八”!这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不容忘却
00′12″
又一批109名缅北电诈犯罪嫌疑人集中移交我方
01′12″
外交部:中方决定对两家美国军工企业实施制裁!
00′31″
上海市政协委员张玉霞:使用预制菜,学生和家长应有知情权、选择权
00′10″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首次乘坐雅万高铁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