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7月,一支特殊的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抵达上海,这群来自苏北的学子们即将在这里开启他们以文艺为武器的抗日救亡征程。这个由在校学生组成的团体,正是在上海这座文化重镇,正式获得了改变他们命运的艺术启蒙。
中国教联为这群热血青年安排了文化界进步人士担任教师,系统传授革命斗争理论和文艺知识。在众多名师中,田汉与张曙的合作尤为耀眼,他们专门为新旅创作了激昂澎湃的《新安旅行团团歌》。这首歌曲不仅成为团体的精神象征,更在日后传唱大江南北,激励无数爱国志士。田汉对这群年轻人格外器重,甚至邀请他们前往南京参与话剧演出,这让来自苏北的学子们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专业文艺工作,在他们心中深深埋下了艺术革命的种子。
随着抗战形势日益严峻,新旅团员们将冼星海教授的乐理知识转化为战斗力量。他们深入工厂学校,不仅教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更组织起一支支歌咏队,用音乐唤醒民众的救国热情。在硝烟弥漫的年代,歌声成为最有力的动员令,将抗日的火种播撒到每个角落。
新旅的创新宣传方式尤其令人称道。他们携带着电影放映机走街串巷,为民众放映抗日影片。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这些热血青年想出了灵活的门票方式:有条件的观众支付三个铜板,经济困难的群众则可以通过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抗日口号,或者跟随"小先生"们学习抗日标语、认写简单汉字来替代。这种方式既解决了经费问题,又实现了抗日宣传与扫盲教育的双重目的,展现了新旅团员们的智慧与担当。
从上海的艺术启蒙到走遍全国的文艺抗战,新安旅行团用实践证明:文艺不仅是审美的表达,更是战斗的武器。
编辑: | 丁桃实习编辑:胡洋上佳 |
责编: | 冷炜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