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虹口区文旅局(文物局)公布《虹口区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补充公布名录》,其中包括位于广灵一路44号的广中路菜场,登记名称为“广中路遗址”,类别为“古遗址”。网友对此大惑不解,有人问:难道这里要进行考古挖掘吗?
记者今天致电虹口区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相关考古挖掘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完成,当时广中路菜场所处地块出土过南北朝时期的文物,现在的建筑物都是那次考古挖掘后建造的;此次公布不可移动文物的补充名录,并不意味着要进行考古挖掘,至于后续保护措施,目前尚无可公布的计划。
根据文保工作人员提示,记者在网上找到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青釉瓷罐”图片,文物说明文字显示:该青釉瓷罐属于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出土于虹口区广中路,是上海中心城区出土最早的古器物之一;该考古发现证实,广中路附近区域在南北朝时期已经成陆。
随后,记者又来到广中路菜场实地查看,据附近居民介绍,该菜场已于四五年前关闭。广三居委会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有居民看到网上的消息,已经来咨询过古遗址的问题。工作人员说,广中路菜场早就关了,未来可能会进行改造,这与被列为“古遗址”没有什么关系。
一块地方被列为“古遗址”到底意味着什么?记者就此话题请教了复旦大学考古学教授、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高蒙河。巧的是,高教授原来就住在广中路附近,熟知当地情况。他告诉记者:那块地方早就经过考古发掘,地下应该已经没有文物了;按照现在的法规,考古挖掘后的古遗址上应该不会建菜场或者住宅等,但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被列为“古遗址”会怎么样呢?高教授说,通常会设置碑刻等予以说明。
那么,古遗址上能否进行土地开发利用?高蒙河说,不做更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可能更好,但不是说这个地方就不能动。如果要进一步开发利用,必须进行“考古前置”的工作,包括地下文物探查等等。
编辑: | 钱捷 |
责编: | 樊昊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