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新闻透视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一展看全国 一眼看亿年 中国恐龙大展将启幕

2025-05-28 00:00:46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齐越 冯丹

在自然博物馆B2中庭,巨型汝阳龙、合川马门溪龙和天府峨眉龙三头大型恐龙已率先亮相,让人对本周末开展的中国恐龙大展充满期待。



“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三角龙的骨头,霸王龙的骨头。”

“我最喜欢阿根廷龙和甲龙。”

“剑龙它背上有刺,可以刺敌人。”




小恐龙迷们对恐龙如数家珍,然而,让孩子们念念不忘的,却往往不是中国恐龙。事实上,我国是发现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相关研究已延续近百年。能否办一个属于“龙的传人”的恐龙大展呢?于是就有了这次中国恐龙大展。


“中国恐龙研究为古生物学作出重大贡献,但公众认知仍存在断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长徐星指出,即便在科普讲座中,听众提及的霸王龙、三角龙等皆为国外属种,而本次展览旨在系统展现我国恐龙的发现。




这次大展集结了来自全国12家科研院所和科普场馆的 118件代表性恐龙标本和重要模型。每个珍品标本都是中国三代恐龙研究者们的心血与传承。被称为“中国第一龙”的许氏禄丰龙,在这次大展上就有两件,其中一件就来自别名“龙城”的云南禄丰市。


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涛指出,1938-1939年,杨钟健院士在云南禄丰发现了含上颌骨化石,它标志着中国恐龙研究的正式启程。




中国第一代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在禄丰发现化石的三年后,发布了研究成果。中国首次发现的恐龙被命名为“许氏禄丰龙”,创造了中国古生物研究的一个成功范例。这次,也是当年轰动一时的“许氏禄丰龙”第一次走出中国科学院、走出北京,对公众展出。而像这样的“模式标本”,此次大展中共有42件。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中国古动物馆馆长李淳介绍,后续发现的众多许氏禄丰龙化石,都要和1938年发现的第一件标本做学术比对,这就是“模式标本”的价值。本次展览特别呈现30件核心展品,其中包括25件正型标本。




中国近年来在恐龙领域的最新成就,也被带到了这次大展中。赫氏近鸟龙是第一个复原全身羽毛颜色的恐龙,这一开创性的成果发表在了顶级学术刊物《科学》和《自然》上。而“顾氏小盗龙”化石则是目前研究到的最早飞上蓝天的“四翼”恐龙。这些成果也许能成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的印证。


李必成是上海科技馆藏品保护与研究中心收藏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说起顾氏小盗龙研究价值,他非常兴奋。他说,相较于现代鸟类振翅飞行,这种具四翼结构的恐龙可能采用“上树滑翔”模式,其较弱的飞行能力恰能成为关键演化的证据,让后人知道最早的一批恐龙是什么时候开始飞向蓝天的。




形态各异的中国恐龙几乎个个都有值得一说的故事。像“中华贝贝龙”就经历了颠沛流离的“龙生”。据上海自然博物馆讲解员于雪梅d讲述,该恐龙胚胎化石发现于河南,后流失海外。经中国恐龙专家各方协调,这个全球最完整的恐龙胚胎标本才终于回归故土。



而“单指临河爪龙”是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它是世界上唯一只有一根手指的恐龙。于雪梅揭示了这种恐龙的生存密码:其特化的单一指爪并非进化残缺,而是精准的生存工具,即能刺穿小型蚁穴,获取昆虫。



用中国恐龙,讲好中国故事,正是此次中国恐龙大展的最大意义。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表示,有些恐龙标本首次突破了库房禁锢,国宝级的恐龙标本有十多件。能将全国的恐龙标本化石集结在一起十分不容易,而通过规模化的集群展示,形成科学传播规模效应,才是这场“恐龙盛宴”的终极意义。


目前,中国是全球恐龙物种发现最多的国家,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是在近30年内新发现的,背后凝结的是科研人员多年如一日的投入和付出。将成果“讲出来”同样也是中国古生物学者们的职责与使命。他们期待,能通过这样一次难得的中国恐龙大展,让更多公众了解恐龙的演化过程,理解地球生命的历史,激发年轻一代对科学的兴趣。

编辑: 王岑峰张予洋
责编: 李吟涛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恐龙中国发现大展化石研究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2:31
市场价165万凶宅26.6万开拍万人围观 已有人报名
时讯3天前
00:15
洪秀柱力挺郑丽文:女人不止撑起半边天!
时讯3天前
00:08
湖南一女主播收“炸弹包裹”被烧伤 警方通报
时讯2025/10/16
04:54
文明互鉴成果丰硕!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落幕
魔都眼PLUS2025/10/16
01:06
被抓八年后回到同一小区 男子潜入别墅偷走金条
案件聚焦2025/10/16
00:49
意大利70岁老人装瞎53年 骗取800多万补助
时讯2025/10/16
01:00
直击世界中国学大会 变局中读懂中国与世界
这就是中国2025/10/15
03:23
锚点丨人类如何实现星际通信?他从光中寻答案
锚点2025/10/15
01:03
《沉默的荣耀》热播引岛内媒体关注 国台办回应
权威发布2025/10/15
00:10
沈阳禁毒大队长被控走私毒品案 一审获刑3年半
时讯2025/10/14
05:18
恐怖雕塑引争议 艺术表达与公众审美边界在哪
新闻放大镜2025/10/14
00:08
美防长抨击肥胖后这照片火了!网友P图吐槽
时讯2025/10/14
00:52
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震撼来袭
时讯2025/10/13
00:54
小男孩手臂卡在地铁扶手之间 民警迅速解救
看呀STV2025/10/13
01:56
上海书展旧书市集升级开启 开启书本和建筑“双重阅读”
时讯2025/10/12
01:29
5岁男孩眼睛被戳伤 园长抹猪油致残 240万医疗费谁担?
时讯2025/10/11
00:10
中方回怼西方国家抹黑言论!挨个点名多国劣迹
时讯2025/10/11
00:11
演员白鹿回应因病瘦到86斤 8月全程在治疗
时讯2025/10/11
00:32
稀土管控再升级 中国到底在防范什么?
子午观潮2025/10/11
00:09
“台独”自制潜艇翻车!国防部:完全是自不量力
时讯2025/10/10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