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经贸谈判的积极成果为“关税战”按下了暂停键,不过,关税政策的波动已经悄然改变美国普通家庭的消费习惯。东方卫视驻美记者日前走访了美国多家超市和餐馆,从日常场景的细微变化拼凑出关税政策的真实代价。
记者来到了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第八大道一家华人超市。布鲁克林 是纽约著名的华人聚集地,平日里这里的顾客络绎不绝。超市货架上的大部分商品均是“中国制造”,从生鲜、蔬果,到调味料、面条,这些熟悉的包装撑起了不少家庭的餐桌,但眼下,部分货架上的标签价格正悄然上调。
账单上涨,让购物车被迫“变轻”。商家发现,顾客的消费习惯愈发谨慎。记者走访的这家超市曾考虑 转向东南亚进口商品来降低成本,但并不奏效。超市经理周月成表示,“去别的国家进货也要运费,成本仍然很高。定价太贵的话,消费者也不会接受,因为大家口袋里没有多余的钱。”
位于弗吉尼亚州的一家川菜馆老板,也向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苦恼。为了应对调料涨价,餐馆老板远赴新泽西囤货,却发现仓库几乎被抢空。老板董至钢表示,“之前拿泡椒是37美元一箱,现在已经涨到了59美元一箱。其实有些货都在美国,但是有了关税政策的消息后,商家就会问他们加钱,他们也面临很大的压力。”
经济学家盖宝德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指向贸易伙伴,也等同于向美国的中低收入群体“变相征税”,短期的不确定性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导致长期的“隐形影响”。他指出,“美国高度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如今却要对这个供应链加征关税,所以美国现在不得不做出调整,它无法让这种局面持续太久,否则将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编辑: | 张佳颖 |
责编: | 施远立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