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餐桌上,总有一碗罗宋汤的位置——它源自俄罗斯的红菜头汤,却在上海的烟火里,改出了独有的海派风味,从音译的“罗宋”二字,到食材的因地制宜,藏着百年光阴的故事。
1918年后,白俄侨民在上海开起俄罗斯餐厅,带来了用血红红菜头煮的 “Russian Soup”,宁波厨师把它音译成“罗宋汤”。可后来战争导致红菜头断供,上海人便用番茄酱替代,改良出适合江南口味的版本。洋葱、卷心菜、土豆、胡萝卜成了标配,番茄红素调出鲜亮色泽,清甜与清香交织,营养更均衡。
做罗宋汤有两个关键:一是蔬菜必须煸透炖软,让鲜味煮进汤里;二是汤汁浓稠的秘诀 ——要么小火慢炖三到四小时,靠土豆淀粉自然浓稠;要么用面粉和油1:1炒成面浆勾芡。这碗从异国传来的汤,在本地化改良中,成了跨越年代的家常味。
跟着美味去旅行,更多美食故事,尽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每周日晚 22:30《寻味》。
| 编辑: | 李泳 |
| 责编: | 李泳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