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前夜,一条迟到的热搜牵动人心。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团队成功救治“身首离断”患者的事迹,在手术完成整整两个月后突然引爆了网络。在和死神的极限较量中,上海医生面对全球罕见的颈椎离断式损伤,凭借“卫星钢板”等技术创新3小时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创造了医学奇迹。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本该在6月引发即时轰动的生命救援,7月24日也早已见报,但直到医师节前夜才被“打捞”登上热搜,犹如一颗迟到的星辰,闪现在医患信息传递的深壑上空。
医学的“高光时刻”不该只默默待在“隐秘的角落”。长征医院陈华江教授坦言,此类病例在国内外文献中均无存活记录,手术如同“刀尖之舞”。医疗奇迹背后,是医者数十年功力的厚积薄发,是多学科团队精密协作的系统作战。然而,这些惊心动魄的救治细节往往尘封于学术报告中。当公众只能通过零星热搜和感性认知窥见医疗真相时,患者便很容易滋生对疗效的苛责。
破冰医患隔阂,需要双向奔赴的桥梁。近20年间,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哔哩哔哩、小红书分别推出了《人间世》《急诊室故事》《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是坏情绪啊,没关系》《名医话养生·快闪医院》《申康科普进行时——名医大会诊》《医疗家》《海上国医》《健康周刊》《健康科普第一课》等等纪录片、栏目、专栏,为医护“破圈”开麦,提供“患者眼睛看世界”的温度,以脱口秀的笑声包裹严肃的健康知识,用残酷生命现实中的一次次记录重拾理解与宽容。这些创新实践都将单向的“权威宣教”转变成有温度的“共情对话”。但沟通的机会和内容似乎还是太少。
“医学星光”为何总在穿越漫长黑暗后才被看见?反观某些未经核实的医疗纠纷,往往数小时内就能掀起网络风暴。这种信息传播的“时间差”,恰是医患认知鸿沟的缩影——惊世医术沉默于学术高墙,而零星负面却被流量无限放大。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何医患信任总在生死关头才被唤醒?我们设立中国医师节是为了体现关怀和认可、弘扬职业精神、营造尊医重卫氛围、促进医师队伍建设、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但更要重视能让医生们宽心的事情:构建常态化医患沟通机制、推广医疗风险共担保险制度(缓解“手术失败即纠纷”的零和博弈)、完善辱医网评治理规范(防止专业判断被情绪化审判淹没)。
从医师节前夜迟到的热搜,我们看到各家媒体、网友都在点赞上海长征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医疗技术和勇气,但支撑他们的不仅是患者的签字支持、团队技术底气,更是攻克医疗难题面临巨大风险的制度保障。第八个中国医师节的节日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上海医生的案例正合此题。
每一次生死救援都值得被真实、及时地传递,每一次技术突破都该伴随对公众认知的更新。无影灯下没有神迹,只有凡人医者用专业与热忱写就的生命诗篇;而当网友不再消费医疗热搜,更愿守护无影灯下每一次与死亡的对决——我们才能说:医患之间最坚固的纽带,终是在真相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相信。
共祝中国医师节快乐!
编辑: | 陈瑞 |
责编: | 王力维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