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旅行不只是游山玩水,这些非遗你没见过太可惜

时讯

2017-06-10 22:31:01 新华社

今年的6月10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文化成就和生活智慧。视界君今天挑选了几种文化遗产,这里面有的你或许没有听说过,有的名气不小但你可能没机会去见识。旅行不只是一场游山玩水,希望你下次旅行时不要错过机会,去接近和体验我们的文化遗产吧。


瑶族药浴


有上千年历史的瑶族药浴,是以多种植物药配方,经过烧煮成药水放入杉木桶,人坐桶内熏浴、浸泡,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排汗排毒的功效,广泛运用于瑶族民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省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高华村村民为洗瑶乡药浴的客人烧药水。



客人洗瑶乡药浴。 新华社记者杨楹摄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居住着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保安族。保安族人口约2万人,是著名的腰刀民族,其腰刀构造精巧、工艺独特。2006年,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安族群众打制腰刀的传统始于元朝,工艺十分复杂。一把保安腰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并配以按照民族特色制作而成的刀把和刀鞘才算完成。



保安族腰刀锻制工艺传承人马尕主麻展示制作完成的保安腰刀。 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淬火之后的保安腰刀表面呈现翻折的花纹。 新华社记者辛悦卫摄


藏香制作技艺


2008年,藏香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尼木藏香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纯天然无污染的配方闻名遐迩,不仅可用于佛事活动,而且还具有杀灭细菌、驱除污浊之气、预防疫病、促进睡眠等功效。



制作藏香。 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晾晒藏香。 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肉连响


“肉连响”起源于湖北省利川市,因舞者以手掌击打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而得名,在早期是乞讨者为了讨生活而掌握的技艺。解放后,“肉连响”几经改编,逐渐发展成为独具土家族特色、植根于人民群众中的民间艺术,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艺人在湖北利川市小青垭表演“肉连响”。新华社发(宋文 摄)



“肉连响”传人刘守红(右)在湖北利川市大水井土家山寨向六岁的小徒弟李隧涛传艺。新华社发(文林 摄)


蚂拐节


“蚂拐节”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北部红水河流域的东兰等县境内,“蚂拐”是当地壮族同胞对青蛙的俗称,“蚂拐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当地特色民俗旅游的名片。



一名村民展示找到的“蚂拐”。



当地群众将找到的“蚂拐”送回田间。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藤牌阵



“藤牌阵”也叫“打藤牌”,是一种古代阵法,攻防兼备,变化莫测,自明末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邢台十里铺村村民在练习“藤牌阵”。新华社发(陈雷 摄)


井盐晒盐技艺



位于西藏东南部与滇北高原毗连处的昌都芒康县盐井古盐田,是至今仍保持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盐田。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这里就开始晒盐。




当地群众在澜沧江畔开山凿井,取出岩层深处含盐的卤水倒入盐田,经阳光蒸晒、风干,结晶成盐。2009年,千年古盐田被列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其井盐晒盐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文涛摄


查干湖冬捕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蒙古语意为“白色圣洁的湖”。查干湖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冬捕方式。


每年12月中旬到次年3月,查干湖进入冰封期。参加冬捕的渔工驾马车踏上冰面,依经验选择若干合适的位置钻孔、下网,并透过冰层追踪鱼群动向,最后收网捕鱼。


2008年,查干湖冬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渔工们驱使马匹拉动绞盘在查干湖中下网。由于渔网太长,渔工每隔一段都要使用马拉绞盘,才能带动大网逐步下到湖中。



渔工在查干湖面收集捕捞上来的鱼。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


擂茶作为客家人的特制饮料,是其丰富多彩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赣南客家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流迁、生产、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保健饮食习惯。擂茶的茶料一般是茶叶、糯米、芝麻、花生米、盐巴及各种青草药,经过擂、拌、冲等工序,一碗色香味俱佳的擂茶就新鲜出炉了。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西赣南的白鹭村村民在“擂茶”。 新华社记者周科摄



网络图片


孔府菜烹饪技艺


孔府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中鲁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孔府历史上接待帝王将相以及日常的家宴、喜宴和寿宴等活动中,府内厨师承古创新,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孔府烹饪技艺。孔府菜烹饪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工作人员展示孔府菜。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网络图片


藁(gǎo)城宫面


河北的藁城宫面要经过和面、擀面、开条、盘大条、盘二条、上轴、分面、出面、摘面、切面、封面等十几道工艺之后才能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宫面以“面细能穿针,空心有韧性”的独特工艺名扬四方。



“盘二条”:在大条的基础上,通过揉、抻的手法,把面做得更细,盘进大盆里。



“出面”:面被抻得更长更细,晾干后就是成品的宫面。 新华社发(蒲东峰 摄)


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


在胶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沿海渔村,有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生态民居——海草房。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是生长在5至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遇到风浪就会被成团卷到岸边,晒干后变得非常柔韧。这些海草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用它苫盖屋顶可以防虫蛀、防霉烂且不易燃烧。



荣成市东崮村的海草房 新华社发



荣成市烟墩角村的海草房民居  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地坑院营造技艺


地坑院是豫西地区特有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是远古时期人类穴居的延续,由于居民向地下挖坑掏窑洞居住,地面上只有树木农田,所以出现了“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下村庄奇观。“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地坑院  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非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20
中美经贸马德里谈判最新结果公布
时讯2天前
00:11
美俄乌问题特使朝中国“泼脏水”
子午观潮3天前
01:23
女子崩溃!男邻居对着家门口撒尿!小区里洗澡
新闻坊2025/09/14
00:09
菲律宾屡屡扯旗“联合巡航”?南部战区回应了
时讯2025/09/14
00:09
美刚宣布制裁多家中企 不到24小时中方接连出手
时讯2025/09/13
02:07
罗永浩炮轰西贝 预制菜之争不应止于口水战!
东方快评2025/09/12
00:56
西贝将就罗永浩言论提起诉讼 预制菜陷舆论风波
案件聚焦2025/09/12
00:29
定标准为何难?专家解读罗永浩西贝预制菜风波
时讯2025/09/12
00:24
记者实探西贝门店 现场下单“罗永浩套餐”
时讯2025/09/12
00:29
记者实探翻看西贝冰箱 厨师长展示蔬菜包牛羊肉
时讯2025/09/12
01:43
西贝全国门店已上架“罗永浩”菜单
看呀STV2025/09/12
01:00
从屋顶跳下逃跑 柯克枪击案凶手逃跑视频公布
环球交叉点2025/09/12
00:10
于朦胧坠楼身亡 李泽锋付辛博将头像换成黑色
时讯2025/09/12
01:08
西贝陷入“预制菜”质疑 是消费者与企业的认知战?
东方快评2025/09/12
00:09
穿越台湾海峡 福建舰赴南海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
时讯2025/09/12
00:07
演员于朦胧坠楼去世 警方已排除刑事嫌疑
时讯2025/09/11
00:08
3523.67!一图看懂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时讯2025/09/10
03:33
以军空袭卡塔尔,真实目标不止哈马斯?
环球交叉点2025/09/10
00:24
公安网安部门:处罚迪奥(上海)公司!
看呀STV2025/09/09
00:12
“两年被家暴16次”前夫获刑11年 当事人:无法接受
时讯2025/09/09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