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李竹如:以笔为刃、以墨为枪的新闻战士

2025-08-10 20:34:22 新华社

在山东东营利津县委党校,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内,有一尊雕像,总能吸引参观者驻足凝视——他昂首挺胸,紧紧攥拳,目光如炬,凝望前方。这便是利津县走出的第一位中共党员、新华社山东分社首任社长、新闻战线抗日英烈李竹如。


“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李竹如把‘一张报纸胜过一发炮弹’这句话常挂在嘴边,他主办过多种报纸,以笔为刃、以墨为枪,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新闻抗战的铿锵旋律!”每当参观者来到这里,中心讲解员丁洁都会动情讲述抗战烈士的故事。


夏日,利津县黄河大堤上,草木葱郁。大堤旁的庄科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文化村,李竹如就出生在这里。


20世纪20年代,李竹如受到革命思想熏陶,白天读书、剪报,夜里组织学生到家里听他读报、宣讲时事和进步思想。1925年春节,李竹如在自家大门贴上了“马列传天下,世界要大同”的对联,这既是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成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信仰。


1927年,李竹如在济南加入中国共产党,与进步青年一起创办《竞进》周报。


“我要把妨碍社会的丑恶肃清,叫社会美化!”在李竹如的遗物里,有1929年他在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系读书时写的十几篇日记,这是当年6月24日日记中的一句话。


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


九一八事变后,他参与领导南京中央大学和南京各校师生的抗日救亡运动;奔走办报,如在济南创办《新亚日报》、在上海参与创办《文化报》等,用文字把抗日救亡的火种播撒在山川大地……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李竹如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他几乎没带什么行装,却带了蜡纸、钢板和刻字铁笔,把《中共中央宣言》《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印成传单,沿途散发给群众。在晋东南,他留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做民运工作,创办《中国人报》,后任《新华日报》(华北版)副总编辑。1939年5月,被选调去山东。回到故乡后,他仍然非常重视新闻工作,在担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期间,兼管《大众日报》、兼任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等。


当时,《大众日报》创刊不久,报社工作人员多是年轻人,缺乏经验,李竹如便亲自抓编辑、记者队伍的建设。同时,他一直保持在济南、上海办报纸的习惯,总是亲自主持社论委员会,每周至少发一篇社论。


1940年1月,寒风裹挟着物资封锁的阴霾,一位报社同志焦灼地找到李竹如说:“印刷厂油墨纸张告急,咋办?”


李竹如把目光投向寻常的有光纸,从未有人用这种纸印报,因此敌人查禁较松。“前人没做过,我们就闯出一条路!”李竹如与工人们并肩攻关,吃睡在机器旁,反复调整机器压力与墨量,终于克服了油墨渗透难题,让有光纸的反面也能清晰印字。


“在抗战进入更加困难的今天,记者担负着更加光荣的任务,他站在宣传战的最前线,不仅是一个宣传家、鼓动家与社会教育家,还应是一个组织者、督促者与指导者。”1940年9月,李竹如在文章《光荣的历史与光荣的任务》中这样写道。


1941年6月28日,新华社山东分社在临沭县(今临沂市辖县)成立,这是新华社国内分社中的第一个省级分社,李竹如兼任分社社长。当天,分社播发了《八路军破袭 敌伪皆望风披靡》《清河区广大青年涌上抗日哨岗》《泰山区实行统一支差办法》等6篇消息。在战事频繁、通信设施简陋、人员紧张的条件下,新华社山东分社起到了宣传群众、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桥梁纽带作用。


无论在何时何地,李竹如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以坚定的立场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战线,坚定人民的抗战决心。1942年秋冬之际,侵华日军在沂蒙山区发动大规模“扫荡”,李竹如和战友隐蔽在山沟里,一边守卫通信线路,一边印制内部通讯。11月2日,在对崮峪突围战斗中,李竹如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年仅37岁。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爷爷对我父亲影响很深。”年过六旬的李竹如孙女李晓波告诉记者。她说,父亲李维民也追随爷爷脚步,于1946年参加革命,先后在《前锋报》《进军报》《人民前线报》《解放军报》等担任记者,在新闻战线冲锋陷阵。


“我还珍藏着爷爷的文集、当年办的报纸和参加革命活动的老照片,但最宝贵的财富是伟大抗战精神。这些都是我家的传家宝。”李晓波感慨道。


如今,在利津县李竹如烈士纪念广场、烈士陵园、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等纪念教育场所,李竹如烈士雕像静静矗立,见证着祖国大地的日新月异。


今年40岁的讲解员丁洁,也是利津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已任教15年。她说,自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2023年开馆以来,党校学员来此参观是必选课程,通过沉浸式体验,感悟伟大抗战精神。“传承是让火种永不熄灭的关键。李竹如用生命谱写了壮丽的新闻战歌。我们要用心用情讲好抗战故事,赓续红色基因!”

编辑: 谢春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缅怀先烈李竹如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21
哪些外国领导人将参加九三阅兵?外交部回应
蓝厅之声3天前
00:39
个人养老金领取新规来了 9月1日起新增3种情况
时讯2025/08/19
01:22
右手执笔 左手握枪:上海文化人的抗战精神雕塑
东方番茄酱2025/08/19
03:44
小小图章知识多 上海书展偶遇一群集章人
看呀STV2025/08/18
00:09
已抵达美国 泽连斯基喊话特朗普:不能重蹈覆辙
时讯2025/08/18
00:12
廉江一家三口被杀案一审宣判:死刑立即执行
案件聚焦2025/08/18
00:07
多名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 外交部:严正交涉!
时讯2025/08/16
00:54
“亮证”事件最新后续:6名公职人员被追责
时讯2025/08/16
00:08
特朗普称将筹备俄乌会晤 能否达成协议取决于乌克兰
看现场2025/08/16
01:57
普京和特朗普会晤 为什么选在阿拉斯加?
环球交叉点2025/08/15
03:08
王克芳:抗战烽火中的“文艺轻骑兵”
东方番茄酱2025/08/14
00:15
“性行为同意”成争议焦点 律师推荐男性做到3点
案件聚焦2025/08/12
00:07
内蒙古婚内强奸案开庭 男方律师:婚内不存在强奸
案件聚焦2025/08/12
02:49
抗战中的岩洞教育:敌人在轰炸 我们在上课
东方番茄酱2025/08/11
02:25
中国高校内迁的历史记忆
时讯2025/08/05
00:45
百岁老兵许逊:当年躲着活,就为你们今天站着活
时讯2025/07/24
01:01
戴安澜幼子用微信名缅怀父亲
时讯2025/07/21
06:48
侧耳九周年 | 以声为舟,渡文学的幽深与辽阔
侧耳2025/06/18
00:49
“五卅”百年 我带着父亲的照片来缅怀他
看呀STV2025/05/30
02:00
舞台上时空穿越 一堂思政课唤醒英雄往事
看呀STV2025/05/27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