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新闻放大镜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高潮针”乱象迭起 医美营销岂可妄造“高潮”

2025-05-07 16:07:54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严相莉  陈昱卉  翟静

黑龙江哈尔滨的19岁女孩小梁近日在社交平台发帖说,自己两年前随手把一张正在哭泣的自拍照发布在网络上,却不料多次遭到不良广告盗用,深受困扰。



今年4月,所谓的“高潮针”话题突然在社交媒体平台走红。小梁震惊地发现,自己的照片被用于相关产品的广告配图,仅一条帖子流量就超过70万。


其实,这张照片只是小梁2023年在看小说时忍不住落泪,临时起意拍摄的。她随手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后,却没想到会被利用于各种不当途径,例如,男科药品推销、旅游票务虚假宣传、相亲群组引流等等。小梁反映,自己多次尝试在平台举报,但问题一直没能解决,两年来深受困扰。


本月5日,小梁选择在网络平台发声维权,她也已经报警并被受理。现在,短视频平台工作人员反馈说,会持续清理盗图内容,侵权情况正逐渐减少。


医美机构在宣传中使用公民的照片是否合法?盗用他人照片,虚构治疗效果,又涉及哪些法律问题?律师岳雪飞指出,盗用他人照片作为自己的宣传内容,在医美行业确实存在,这种行为肯定是构成侵权的。如果使用照片的方式,还导致当事人名誉受损,那就可能还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权。对于这样的侵权行为,维权和取证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有些发布广告的账号不是实名,侵权主体可能不太好确定。其次,一些证据容易被删除、销毁或是篡改,而且维权成本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对于提供网络服务的平台来说,应该主动承担起责任,一旦发现高频次反复出现的相同图片被不同账号发布,就要识别并标注提示。而接到当事人举报后,更应该立刻处理,对盗用照片的账号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平台明知存在侵权行为却不作为的话,就要和侵权方共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多地女性预约开打”、“预约爆满”,具有煽动性的话语在社交平台高频闪现,从这些广告看,医美已经不仅仅是“面子工程”,而是渗透到私密部位了。那么,这款听起来让人脸红心跳的“高潮针”到底是什么?



记者搜索发现,所谓的“高潮针”广告大多标注有“私密”等关键词,几乎都由私密整形类机构发布,价格从数千元到万元不等。


但实际上,“高潮针”并不是专业医学术语,只是商家精心包装的一种私密部位注射填充剂,使用PRP也就是血小板血浆,或玻尿酸等材料。但是,这种项目不仅效果存疑,而且存在相当程度的安全风险。



专家指出,PRP技术最初应用于运动医学和骨科修复,且制备产物不能用于静脉注射。因此,把用于骨科的产品用于私密部位注射,明显属于超适应症使用。目前,已有地方发文禁止相关注射填充剂项目。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妇产科主任吕雯表示,所谓敏感点的功能实际是有争议的。注射胶原蛋白的原理,可能就是通过增加组织的体积,增强了摩擦刺激。但是这没有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支持,是缺乏科学依据的。私密部位血管神经非常丰富,这样的注射可能会导致出血、感染、瘢痕等不良后果。


安全性存在争议,所谓“高潮针”更多是营销噱头。记者查询资料发现,近年来,种类繁多的医疗美容项目里陷阱不少。一些生活美容机构、养生会所等,都会利用经营场所违法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有的医美机构还会和美容院达成协议,只要美容院向会员介绍医美项目,就能获得利润分成。


此前,就有一名25岁的网红,为了上镜更好看,在美容机构的宣传下选择全身注射溶脂针,最终感染脓肿分枝杆菌。


针对上述案例,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主任李金晟表示,首先,药物是不合法的。因为我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没有批准过任何一个溶脂针准入,所以说药品来源一定是不正规的。其次,她注射的场所是不对的,在一家宾馆里接受了注射,并且,实施注射的人也身份资质存疑。



此外,假冒伪劣的医美器材、货不对板的注射针剂、五花八门的分销渠道,都是造成医美事故的主要原因。上当的消费者可以说是既花钱,又受罪。


提到相关美容项目的盈利,兰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食药侦大队副大队长王宏斌表示,一级代理在境外拿货后,医美机构和黑诊所的经营人对消费者一般加价400元或500元以上,到消费者这里,就要支付至少1000元。



不仅如此,一些机构还会通过虚假折扣、限时优惠等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不少消费者也会受到社交平台上网红或者所谓“路人”的影响,产生容貌焦虑。但是这些分享其实大多是医美机构或网红为了营销而发布的虚假信息。“换头”一样的美容效果,实际上只是化妆+美颜相机的功劳。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2024年医美市场规模达2880亿元,预计2025年将超过4100亿元。



我国医美机构中,中小型民营机构占大多数,服务我国60%左右的医美人群。这些机构通常以非手术类轻医美项目为主,提供注射类、光电类、皮肤管理等项目。



然而,热度居高不下的背后,医美市场却是“鱼龙混杂”,黑机构泛滥、虚假宣传、产品合规性等问题突出。



随着行业扩张带来的隐忧不断显现,监管也在持续加码。比如2023年开始,国家启动了多部门联动的医美监管升级行动,明确把医疗美容服务纳入医疗行为范畴,强调合规经营,持证上岗。同时聚焦资质审核、导购规范、药械管理、广告监管等关键环节,出台了一系列的方案和指南。



那么现有监管之下,医美行业为何依然乱象丛生?想要进一步规范,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律师岳雪飞表示,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医美行业经历了野蛮生长,发展特别迅速,而前期的监管相对来说是却是滞后的。其实,医疗美容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和普通的美容是不一样的,是存在医疗风险的。医美机构和医美医生都是需要资质的,但是很多消费者对这一点是不了解的,追求美的心理给了不良商家可乘之机。


许多注射类的医美产品,经常被冠以美容效果的名称,非常容易产生夸大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作用。比如说“少女针”,就会让人以为注射后可以“返老还童”,因此,注射类产品首先应该统一规范命名,避免消费者混淆和误解,也有利于监管部门管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医美行业是受国家法律法规规制的。我们国家有执业医师法、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等等,这些同样适用医美行业的规范,对医美机构的广告宣传、执业许可等方面也都有约束作用。


此外,医美行业也有行业自律的机制。比如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了医疗美容机构规范运营指南,要求医美机构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资质合规的管理,规范市场推广和销售方式,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管理等指导性建议。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力度,比如多部门联合开展综合监管,打击黑医美,强化针对医美机构资质审核的日常检查。


另一方面,医美行业也应该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严格规范医美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资质条件,同时也应该提醒消费者,要加强对医美的认知和风险防范意识。而平台对于散布容貌焦虑、诱导人们接受医疗美容的帖子或者账号,应该实施限流,要提倡以健康为美、以自然为美的审美观,而不是单纯地宣扬所谓的“白幼瘦”。

编辑: 陈昱卉 翟静
责编: 严相莉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医疗美容药品美容院医疗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10
还会再来!马库斯和朋友无惧西媒人身威胁
时讯2025/08/12
00:15
“性行为同意”成争议焦点 律师推荐男性做到3点
案件聚焦2025/08/12
00:07
内蒙古婚内强奸案开庭 男方律师:婚内不存在强奸
案件聚焦2025/08/12
00:49
内蒙古一男子被妻子告强奸 明日一审开庭
时讯2025/08/11
00:53
自闭症男孩参加独立营走失 大理官方再发通告
时讯2025/08/11
00:07
军事基地泄漏放射性废水 英国防部故意隐瞒多年
时讯2025/08/10
00:08
现场视频!抗战胜利80周年首次综合演练圆满结束
时讯2025/08/10
00:52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一次综合演练圆满结束
时讯2025/08/10
00:29
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一次综合演练圆满结束
时讯2025/08/10
00:07
事发凌晨!纽约时报广场17岁枪手连开三枪致3伤
时讯2025/08/09
16:08
高管遭性侵后整理232页证据 获国内首次工伤认定
叩击2025/08/08
00:08
世运会点火太绝了!火炬手徐露:鼓点心跳同步了
时讯2025/08/08
14:10
遭领导性侵后又被开除 公司女高管实名维权
叩击2025/08/08
00:09
甘肃榆中山洪:救援队伍已搜救3人 转移疏散443人
东方番茄酱2025/08/08
00:07
甘肃榆中县强降雨引发山洪 10人死亡33人失联
时讯2025/08/08
00:27
男子河边睡觉被洪水卷走 消防员冒险渡急流营救
东方番茄酱2025/08/08
00:07
回应来了!税务部门通报未发现刘晓庆有涉税问题
时讯2025/08/08
00:17
女高管出差遭老板性侵 酒店监控曝光!检察官逐帧排查
时讯2025/08/08
00:57
“亮证女”被行拘 谁耍横法律就给谁亮红牌
东方快评2025/08/06
00:43
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让路 警方通报来了!
时讯2025/08/01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