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去迪士尼乐园,不少热门项目要排队,为了省时省力,有游客选择在第三方平台购买“VIP免排队套餐”。然而,钱付了,承诺的“快速通行”“专属导览”等服务却变了样:“快速通行证”不仅多数未购买,有的导游还干脆“失联”。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下称浦东法院)对这起以迪士尼“VIP免排队套餐”为名,实施诈骗的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姚某某、吴某某因合同诈骗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十个月,并处相应罚金。姚某某不服判决提起上诉,后自行撤回,目前一审判决已生效。
“谁动了我的‘迪士尼VIP套餐’”
2024年7月至8月,姚某某组织人员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迪士尼免排队攻略”“快速入园秘籍”等引流信息,称可以为游客提供“VIP套餐”,享受迪士尼乐园免排队、快速通道等服务。
不少游客首次前往迪士尼乐园,对园区的入园流程、官方预约规则、“快速通行证”等不熟悉,担心排队耗时、行程受限,便想通过“专业导览”获得更便捷、更尊享的游玩体验。
在看到姚某某的帖子后,游客一旦点击链接或留言咨询,将被引导至其他平台,由“旅游顾问”线上推销套餐,以“提前入园”“专属导览”“十余个项目快速通行”等为卖点,价格从每人799元至4880元不等,诱导游客签订协议并付款下单。
实际上,姚某某等人并未与迪士尼乐园建立任何合作关系。游客付款后,由吴某某组织无证导游前往现场带团,“专属导览”实为临时拼团,部分导游中途“失联”,甚至仅通过微信进行“远程指挥”。
不仅如此,承诺的“快速通行证”多数也未购买,或仅购买少量项目,节省出来的费用由姚某某、吴某某等人与无证导游一起分成。遇到游客投诉及退款要求时,团队就以拖延、搪塞等方式推诿处理,拒绝还款。经查,黄女士等游客损失共计达7.8万余元。
以合同诈骗罪判处实刑
浦东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姚某某等人通过注册成立多家旅游公司,组织人员在多个平台售卖“迪士尼VIP套餐”,宣称可带游客快速游玩乐园内项目,诱骗游客签订旅游合同并付费,但涉案公司并未与迪士尼建立合作,被告人姚某某等人收取钱款后,也并未购买或未足额购买快速通行证,其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数额较大,构成合同诈骗罪。
关于犯罪金额的认定,法院查明,被告人姚某某等人预谋不买或者少买“快速通行证”,进而占有该部分差价款,且在被害人投诉追索时搪塞应付、拒绝退还,足见其主观上对收取的“快速通行证”费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客观上采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应将该部分金额认定为犯罪数额。
被告人姚某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被告人吴某某起次要作用,系从犯。两名被告人能如实供述罪行,自愿认罪认罚,积极退赃退赔,依法分别可以从轻、从宽处理。
综上,浦东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合同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姚某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判处被告人吴某某有期徒刑十个月,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法官提醒:建议通过官方渠道购买乐园服务
本案主审法官王海瑛表示,“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寄托着大家对远方的期待,然而,旅游途中遇到纠纷怎么办?如何区分民事纠纷还是刑事诈骗?一般来说,要结合行为的主、客观因素综合认定。普通旅游纠纷通常仅为合同履行瑕疵,没有非法占有目的;而旅游骗局则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客观上不履行或仅部分履行合同,使游客主要权益落空,事后推诿拒绝还款,本质是以旅游服务为名骗取钱款。本案中,两名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法院依法对其判处实刑。
这类骗局既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又扰乱了市场秩序,多部门已加强线上巡查打击,法院在审理时也会精准区分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依法惩治违法行为。同时,提醒游客朋友,在购买相关乐园额外体验服务时,应通过官方渠道获取,谨防“快速入园”“热门项目快通”“专属观赏位”等虚假宣传,保护自身权益。
编辑: | 谭悦 |
视频编辑: | 潘文婷 |
责编: | 吴依娜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