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运两周的中欧班列,终于在25日凌晨恢复通行,重新驶过波白口岸。
为什么这条贸易大动脉突然被叫停?又是怎么重开的?这背后13天的博弈,非常精彩。
事情的起因,是本月12日,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举行代号为“西部-2025”的联合战略演习,波兰随后以安全为由,关闭了所有的波白边境口岸。
这一关,可不得了,直接切断了中欧班列的主要通道。300多列满载货物的火车,被困在白俄境内,进退两难。可能有人要问,波兰不好走,换条路行吗?
大家看一下地图就明白! 白俄罗斯南部是乌克兰,现在正在打仗,不怎么好走。那么如果绕开了乌克兰,从它的北边走,你就会发现,除非你改海运,否则不管怎么选线路,都很难绕开波兰。当然,还有南线的选项,也就是从土耳其进入欧洲,但这条路比较长比较绕,成本不小。
所以,真正能够跑得顺、效率高的,还得是“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这条线路。有数据显示,中欧之间90%的铁路货运量,都是途经波兰进入欧盟的。
那这就很微妙了。当波兰意识到自己是“必经之地”时,它可能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手握一张可打的“牌”。
按理说,“西部-2025”演习16日就结束了,但是波兰口岸却迟迟没有开放。为什么?除了所谓的“安全考量”,波兰恐怕还有其他的“小心思”。有不少分析认为,波兰可能想借此来向中国施压,向美国示好,回应所谓“中国支持俄罗斯”的说法。
这种分析,有一定的可能性。毕竟,美国一直对“一带一路”倡议持负面态度,如果能借波兰之手,削弱中欧经济联系,施压中国在中俄合作中让步,那自然符合美方的利益。
美国《政治》杂志,就援引波兰前情报局长的话说:“美波关系非常紧密,我敢肯定华盛顿现在非常高兴看到这些路线被关闭。”但不管背后到底有什么算计,有一点是确定的,任何人想要“卡中国的脖子”,那肯定打错了算盘。
中方的应对,可以说是实力与智慧并重。首先,是外交层面的沟通。15日,王毅外长访问波兰。但首先要说明一点啊,网上有些传言说中方是“专程”前往,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这是一次计划内的访问。
有外媒透露说,在会谈中,中方没有直接要求重新开放口岸。但我们从中波发布的《共同文件》来看,双方确实谈到了这个议题。
文件第七条明确写道,“双方认识到在铁路、海事和航空货运方面提供互利服务,以及强化现有和潜在运输线与物流链的好处,愿共同保障中欧班列通道安全畅通。”
除此之外,还有加大布局。几天之后,19日,中国外交部宣布:中方愿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北冰洋沿岸国家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国家一道,在北极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波兰方面恐怕没想到,中国竟会直接绕开陆路,选择了海路。
北极航线,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经白令海峡直抵欧洲,单程18天左右,比中欧班列的“25天+”,还要快不少。换句话说,这条航线运输效率高,时效快,能大大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此外,它还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意义,因为构建了一条基本处于中俄安全轨道内的航线。
23日,该航线的首航船“伊斯坦布尔桥”轮,从宁波舟山港启航,前往英国。
至此,我想中方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如果波方愿意好好合作,那可以互利共赢,还可以一起开发潜在的新路线。但如果波方执意设阻,那中方也另有选择。而面对这样的“明牌”,波兰恐怕不得不重新权衡立场。
波方数据显示,2024年,经过波兰的中欧班列货运量同比增长10.6%,货值增长了85%,超过290亿美元,占中欧贸易的4%,这给波兰带来了2亿美元的税收收入。
那波兰能眼睁睁看着2亿美元过境费蒸发,物流枢纽地位被动摇吗?
显然不能!23日,波兰总理图斯克宣布,将重新开放口岸。25日凌晨,中欧班列恢复运行。至此,这场持续13天的僵局,暂时告一段落。
但我想,这个事件,还是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它再次凸显了关键物流通道的战略价值与潜在脆弱性。说到底,中欧班列不仅仅是货运通道那么简单,背后牵动的是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在国际局势多变的当下,我们必须要有创造替代路线的能力,对物流线路做多手准备,才能在单点受阻的时候,保持战略主动。当然这次中方的应对相当从容,北极航线的开通非常及时。
其次,我想,这也是给波兰等国的一个警示:任何枢纽地位,其实都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如果误判形势,把“通道”当成“筹码”,反而有可能损害自身的利益。手中的牌到底是不是王牌,打一打就知道。而贸然出牌的风险,往往远超收益。
编辑: | 楼崇星 金礼玮 |
责编: | 章一叶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