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岁的在职人员们,多少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老人住院了,但每天自己还要上班,家里还有未成年孩子需要照顾。能不能为这样的夹心层,减减负呢?今天,好消息传来,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发布了关于修改《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决定,官宣了“陪护假”:明确当 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时,赡养人可以享受每年累计不超过5个工作日的陪护假,独生子女还可再多享受2个工作日。
“来,吃饭啦,吃饭啦。”
清晨六点,肿瘤医院闵行分院的住院病区里,张女士已经在给病床上的母亲喂山药糊。三周前,母亲因乳腺癌入院手术,但之后还需长期治疗,张女士和父亲,24小时 轮流 守在病床前。她不是没动过找护工的念头,可母亲难受时会闹人,最后还是得自己来,为此,她不得不一次次跟公司请假。“不像骨折,能预估一两周就好。这种病,假请多了自己也愧疚,但没办法呀。”张女士道出了很多夹心层的心声。
85后的张女士,可以说是典型的独生子女“夹心层”,当家中有老人生病需要照顾,但单位或公司里要请假可能没那么容易,请的多了还会有点羞愧感。在病房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尴尬。姜女士为了照顾母亲,特意申请了一个月的远程办公。“我家、公司(张江)、医院,三点一线,每天来回跑,真的很远。”而她的母亲也说:“有女儿在身边,心里踏实。”
还有不少住院老人,陪在身边的则只有老伴儿了。“有子女在当然最好,”一位老人感叹。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肿瘤内一科主任李纲也提到,有时连陪护的老伴都会累倒,这时候子女的支持尤为重要。
一头拴着病床陪护,一头拽着职场工作,还有一头得扯着自己的孩子和家庭,能不能给这群上有老下有小的职场人们,腾出一点可喘息的空间?有患者直言:“这一代独生子女非常非常的辛苦,希望国家能出台政策,帮他们减减压。”
事实上,全国已经有广东、广西、浙江等多地,对独生子女父母一方年满六十的,允许 每年可申请5到20天不等的陪护假,还有一些地区,非独生子女同样可享受该假期,但天数少于独生子女。采访中,不少陪护中的家属都表示,希望这一政策也能尽快在上海落地。“特别是我们只有一个孩子的,太需要这样的假了。”“希望请假能像请病假一样正常,公司也能顺利批准。”
其实,在今年7月《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正案(草案)》的一审稿中,就已经有“陪护假”的相关表述。之后,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不少基层居民也都对此表达了关注。有居民表示:“带薪陪护假是实实在在的利民政策,既陪伴了老人,也减轻了子女负担。”
而从社区看来,如果政策能支持子女请出陪护假,也能释放一部分社区的老年照护力量,更多向孤老或独居老人倾斜。通安里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郑莹表示,社区里的老人生病需要住院时,常常会因为体谅子女“工作忙、单位不好请假”而转而向居委会求助。江宁路街道的老龄专职干部、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信息员胡玲芳也认为,陪护假非常必要。她指出,这项政策也能让社区将更多的照护力量,投入到无子女或孤寡老人这些更需要关注的群体身上。
昨天下午,关于修改《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决定表决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提出的18条涉及“陪护假”的意见也在其中有了不同程度的吸纳和体现。在综合多方因素后,上海明确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赡养人可以享受每年累计不超过5个工作日的陪护假,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可以享受每年累计不超过7个工作日的陪护假。
长宁区人大代表、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信息员严嫣这样说道:“我们也建议企业不得用年假折抵陪护假,这都是老百姓的呼声推动的立法进步。”
截至去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中已超577.6万,占总人口的37.6%,且高龄化趋势明显。这一次,上海官宣陪护假入法,希望能一定程度缓解“夹心一代”面临的巨大压力,后续,则期待陪护假制度的进一步落地细化,让好政策能让有需求的人群真正享受到。
编辑: | 张予洋 |
视频编辑: | 刘奕达 |
摄像: | 唐晓蒙王天峰张鹰 |
责编: | 李吟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