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有6名大学生在内蒙古一家企业参观学习时,不幸溺亡。消息传出后,引发广泛关注。
根据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的通报,事故发生在上午10点20分左右,来自东北大学的6名学生,当时正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的过程。但是事发现场的格栅板,突然发生了脱落,从而导致学生们掉进了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目前,属地党委政府、东北大学、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开展善后处置工作。
24日上午,中国黄金集团母公司“中金黄金”发布公告,对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公告称,事件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前往现场组织处理,及时按相关程序上报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目前各项处置工作正有序进行。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3日晚,东北大学一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遇难者是大三本科生。受访学生表示,他也曾去过事发选矿厂,平时浮选区员工也就二三十人,实习参观时学生和老师比浮选车间员工多。他还提到,“如果是7个人站在格栅板上,板子可能会受不住”。该学生还表示,浮选槽的垂直高度有十几米,里面是矿浆,“类似于泥石流,人掉进去动不了。”
那么,什么是浮选?事发现场的格栅板为什么会突然脱落?
业内人士介绍,所谓浮选,其实是通过泡沫浮选法,将矿物和废石进行有效分离的一种方法。而浮选槽,就是用来实现这一过程的、比较大的槽体容器。它的深度一般在8到15米之间,其中的矿浆水内,通常含有大量悬浮物、化学药剂和重金属离子,具有腐蚀性和高温风险。人一旦掉进浮选槽,基本没有生还的希望。
正因为这个原因,浮选槽周围区域都属于工业高危区域。虽然在其上方,通常会设置安装防护性的格栅板,以方便人员行走、观察、抢修设备。但是,格栅板的安装也需要满足严格的安全标准,比如承重能力、抗腐蚀性能、稳定性等等,还需要定期进行检修。
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涉事企业曾发文称,浮选车间完成了格栅板更换,并实现了2024年安全零事故。另有业内刊物在201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乌努格吐山 铜钼矿,采用了32台当时国内最大的特大型浮选机,因此将该矿山一期工程选别铜钼矿石的能力提高到3.6万吨/天,位居国内前列。
但是没人能预料到,就在这个夏季,在一个短短的瞬间,脱落的格栅板,吞噬了六条年轻的生命。而幸存的教师,今后或许也将继续背负着来自身心的双重伤害。这种安全防线的崩塌,究竟是谁之过?
防灾救灾专家韩新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格栅板是安装在浮选槽等设备上方或者通道处的金属网格板,一方面可以作为平台或者通道,用于人员通行。另一方面,还要起到防护隔离效果,主要是要防止人员或物体坠入到下方的设备或空间。这一设计还能让矿浆上方的气体顺利流通,不影响到浮选工艺的正常进行。所以合格的格栅板必须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相关要求都比较严格。材质的选用、安装的稳定性等等,都要进行定期的检测。
韩新指出,此次事故中的格栅板究竟是自身的质量问题、设计问题,还是安装的问题,或者是有什么外力导致了它的脱落,相关的原因,还有待于官方的调查。后续也应该针对调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一一进行整改。
与此同时,虽然这起事故以最惨烈的方式,尖锐地揭示了企业安全管理的致命疏漏。但问责,或许不该止步于涉事企业。
记者注意到,如今在东北大学的官网上,依旧可以看到2017年发布的一份《本科生实习安全管理办法》。其中提到:学生实习前,各学院(部)应在实习单位指导下,认真充分考察实习场所、生活环境。同时,应确保实习单位是遵守法律法规的、管理严格的。但在此次实习过程中,这份管理办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落实,值得打上一个问号。
此外,正如前文所述,有遇难者的同学在事发后提到,涉事区域并非是第一次接受学生参观学习,而且他们对于该区域的危险性及格栅板的安全问题,也有一定认知和疑问。那么对于这种明显是危险区域进行的参观学习,是否还需要制定更多的安全措施和预案呢?
对此,记者注意到,这份管理办法中还提到:应组织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学生办理人身保险,并根据专业实习性质及实习现场情况,制定实习安全协议书及学生实习安全承诺书。如果这些措施得到了落实,此次事件中的相关教师和学生,应该也签署了相关的协议书或承诺书。不过,这些信息目前并没有公开,我们也不得而知。
那么,此次事故中,涉事各方该如何为自己的疏忽或过错承担法律责任?悲剧中暴露出来的安全漏洞,又该用何种方式来弥补?
律师游云庭表示,涉事企业和校方应当预先就相关参观学习场所和路线设置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比如,哪些区域适合进入,哪些区域不适合?可以参观学习的区域,对于参观的人数是否要做个限制?是否有必要安排专业的安全员全程监护……这些问题,都需要有具体的措施来回答。如果调查认定存在安全管理责任缺失,根据《刑法》等法律法规,将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游云庭同时表示,面对这场悲剧,我们必须进行深刻而彻底的反思。企业应将安全生产置于首位,高校应强化实习安全教育,双方应通过细化安全责任条款的细化和落实,来为参观学习的学生的安全做足保障。总之,要将悲剧转化为警醒,要让每一块格栅板,都成为真正的“防护板”,而不是“夺命板”。
编辑: | 阮丽 陈昱卉 |
责编: | 金梅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