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告别手拎马桶。今年9月,随着最后6493户“拎马桶”改造提前收官,全市“拎马桶”改造任务总体完成。
这一成果的背后,是上海持续40多年的不懈攻坚,历届市委市政府一茬接着一茬干,从曾经 80 万只马桶的庞大改造体量,到如今任务总体完成,书写了一场跨时代的民生答卷。
在媒体评论员李泓冰看来,这是里程碑式的历史性事件,其意义甚至远超修一座大桥、建一座高楼或者研发出一个重大成果。人口超千万的老城更新本是世界性难题,有的国家选择躺平放任贫民窟滋生,不少国际化城市也存在资源分布不均的 “灰白两界”。但这绝不是中国选择的现代化道路,人民城市就是绝不抛弃弱势人群,绝不回避现实矛盾。不算经济账,只算民生账,宁可经济上亏了,也要让蜗居的老百姓扔掉马桶,刷新生命的质量,拥有现代化生活的幸福感。
一个城市是否文明,不在于它拥有多少高楼大厦,创造多少经济奇迹,而在于它怎么对待最弱势、最无助的草根人群。“马桶攻坚”的上海故事,有温度、有韧性、更彰显文明,生动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什么是人民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投资于人”这个概念,它体现的就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上海这场跨越40多年的 “马桶攻坚”,正是 “投资于人” 的典型实践。
| 编辑: | 周缇 |
| 责编: | 张蕴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