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越来越多的公园绿地,都在探索“宠物友好”。但在爱宠人士们拍手叫好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投诉一些带宠入园的人士,在公园中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各方诉求到底该如何来平衡呢?
在普陀区的长寿公园,不少常来活动的居民抱怨,如今走在公园里,得随时小心,别踩到“地雷”。一位市民说,曾有人提醒她避开粪便,“我不反对遛狗,但你要管好呀,不然环境越来越差。”
今年年初,焕新后的长寿公园,24小时向居民开放,而且宠物友好。但很快,随处可见的宠物粪便,一些狗不栓绳乱跑,让遛狗人士和其他入园人员间的矛盾不时爆发。公园保洁人员也倍感头疼:“(草坪)每天都要清理,不然太脏了。”
公园入口处的告示牌上,其实标明了可入园的犬种,也对携宠人士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需负责清理宠物的粪便,投入公园设置的干垃圾箱内”。但总有一些养狗人士,对于这些文明养狗须知,置若罔闻。公园保洁员说,有时提醒反被无视,晚上九点后不牵绳的情况更普遍,甚至有孩子被大狗吓哭。
也许正是为了避免出现种种矛盾和管理上的麻烦,至今为止,上海还是有不少公园,依旧全域禁止宠物进入。中山公园的保安坦言,放宠物入园万一伤人,会很麻烦。
对此,不少市民认为,公园绿地能够面向养宠人士开放,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体现。如果因为少部分不文明现象而因噎废食,令人遗憾。但与此同时,公共空间要实现宠物友好,养宠人士需要有基本的自觉,同时也考验各家公园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因为公园绿地,要满足多元化的人群活动需求,如何在各方的活动习惯间取得平衡,需要管理方的智慧。有市民建议:“是不是可以划分区域?爱狗的人一个区,互不干扰。”
目前,上海也已经有公园在探索分区域实现宠物友好。像和平公园,就将1号口附近的下沉广场划分为宠物友好区域。
现场配备了泊狗位、安全隔离栏,并增派了2名管理员,携宠市民也可以将狗寄放在广场上,自己去喝咖啡或锻炼。和平公园保洁人员介绍,每当有宠物离开,他们都会立即对区域进行擦拭、清洁和消毒,以确保场地卫生,应对不间断的人流。
为了保障人宠和谐共处,公园也列出了详细的条条框框,包括:携宠人需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持有有效养犬登记证明、狂犬病免疫标识;肩高大于等于45厘米的大型宠物需佩戴嘴套,使用长度小于等于1.5米的刚性牵引绳;以及区域瞬时承载宠物量不超过30只。
和平公园园长胡聿丞介绍,他们还设置了应急处置柜,以应对突发状况。
专家认为,要让更多公园绿地向宠物开放,考验着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需要平衡各方诉求、寻求最大公约数,各个公园可以探索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实现一园一策、因地制宜,有条件的公园甚至可以挖潜宠物经济,通过合理收益来平衡管理成本。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张伊娜认为,可通过合理导流形成商业闭环,平衡管理成本,推动公共空间向“全家庭成员友好”发展。
胡聿丞也表示,开放后虽有反对声音,但更多是欢迎,“社会在进步,人民的需求越来越多元,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管理方式。”
开放公园绿地让宠物进入,是城市管理的新课题,有人支持,也难免有人质疑或反对。宠物进入公共绿地,需要养宠人士有基本的自觉,也对园方管理提出了更多挑战,要更具温度的同时,也需要划定区域、明确规则,照顾到其他游园人士的基本需求。再次也提醒各位养宠人士,守住公约,文明养宠,才有可能让宠物能逐渐被允许进入更多的公共场所,打开更多的活动空间。
编辑: | 张予洋 |
视频编辑: | 刘奕达 |
摄像: | 张琦 |
责编: | 李鹏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