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起令人触目惊心的黑医美事件曝光:一个女孩接受非法医美注射后当场晕厥,险些丧命,而手术地点竟然是在酒店里。记者暗访发现,黑医美背后还隐藏着一条以“零基础速成”、“包教会”为幌子的培训灰色产业链,只要交钱,零基础学员培训三四天就能拿到合格证上岗了。
福州一家快捷酒店里的医美速成培训班现场,原定的培训课程突然中止,培训师匆忙离开,去处理自己一场医美手术中的严重事故。
培训师心有余悸地告诉学员,一个女孩刚打了一针就晕过去了,全身发黑,连脉搏和心跳都没有了。收治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初步诊断,女孩之前疑似注射肉毒素,出现了过敏性休克,幸亏及时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而这些医美培训速成班的讲师明知肉毒素等药品有毒性风险,还公然在速成班上传授着规避和应对执法部门检查的所谓“技巧”,教唆他们不要把肉毒素等药品放在自己的美容店里,要糊弄检查人员“我什么也不懂”,而被查处也有三次机会,第三次被“抓住”,有可能被处以拘留15天;要是被查实非法行医和售卖假药,起刑就是3到6年。可见,所谓的培训师很清楚,自己教授的内容本就违法违规。
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输入“医美培训零基础”等关键词,都会跳出不少引流视频和文章。一些“速成培训班”甚至打出“推荐就业”等口号,声称可以让“零基础学员”摇身一变为“医美从业者”。
医美培训速成班销售人员表示,只学注射微整形学费是3580元,“注射+线雕”学费是4980元,可以从简单的针剂注射课程学起。
课程包含针剂注射、线雕、手术类项目等,学时只有3至4天。而根据售课人员的课程表,仅6月份一个月,速成班就在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20多个城市铺开,上课地点都设在快捷酒店会议室,学员中有不少是记者这样的医学“小白”。
两天理论培训后,学员就在培训师指导下互相操作针剂注射。针剂项目之后,培训师又开始教授具有面部提升功能的线雕手术类项目。这是一种非手术美容疗法,把可吸收蛋白线植入到皮下脂肪层、筋膜层等部位,利用张力刺激皮肤修复机制。
培训师还志得意满地表示,线雕的线成本60元一根,50根就是3000元钱的成本,收费20000元就能净赚17000元,甚至可以开价30000元,可见利润有多高。
缴纳培训费用三个月后,记者还收到了一份"职业技能认证",名称显示为"高级轻医美科技抗衰技术管理师"。销售人员鼓吹“这是一份‘国字号’证书”,但记者根据证书落款单位“中国医美科学管理培训中心”的名称查询社会组织和企业信用系统,却发现根本就是“查无此处”。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具有创伤性或侵入性的医疗行为必须由持证医师在正规医疗机构内操作。医疗美容医师需具备《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等合法资质,正规培养,需要至少8到10年。然而这些培训师却明目张胆地宣称“无证也可操作”。
此外,在经营方面,市场监管总局也明确规定,严禁对“零基础”等无行医资质人员提供医疗美容技术培训;严禁承诺发放所谓的“职业证书”“职业资质”,严禁宣称学习医疗美容技术能够快速致富。
但记者却发现,这些“医美速成班”建立起了一套从招生授课到非法医美药品供应的一条龙。不仅“量产”非法行医者,还违规销售医美药品,甚至传授规避监管手法,而散落在全国各地的速成班学员也陆续开办医美机构,非法营业。
之前提到的这起事故中,女孩注射的肉毒素虽然具有除皱功效,但同时是具有毒性的,拥有医师资格的从业人员才可以操作使用,药品采购方也必须是医疗单位。但一些非法的肉毒素针剂还是在美容机构的包装下,摇身一变成了科技感满满的美容产品。但事实上,肉毒素严重中毒的话,毒素会累积到呼吸肌,导致呼吸肌麻痹无力,呼吸困难。是需要紧急做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的。
其实不仅仅是肉毒素有“毒”,不正规医美操作和伪劣药品设备的风险简直是难以估量。那么“黑医美”和所谓的培训速成班是怎么钻了监管的“空子”?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委会副秘书长童云洪指出,医疗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某个操作流程或者一两步操作的问题。所谓的“三四天包教包会”,显然不可能掌握真正的医学知识技能。所谓的“速成培训班”教的就是,怎么诱惑消费者上当受骗,而一旦发生纠纷,怎么推卸责任。举例说注射美容,看上去操作简单,但其实风险很大。注射位置下面是神经、血管,还是脏器?注射深了会出现断针,注射之后可能出现过敏,而一旦损伤神经,甚至会破坏肢体的感知功能。此外,血栓也是常在纠纷中碰到的情况。有的患者注射一半眼睛突然看不见了甚至昏迷了,就是注射过程中形成血栓,堵塞某些血管,影响了供血。
那么,消费者为什么不选择正规医院呢?东方卫视记者调查后发现,医疗美容涉及公立医院和民营机构。虽然公立医疗机构安全规范,但定位主要是伤病导致的容貌缺陷或功能障碍,纯粹以改善容貌为目的的项目比较少,导致它们不会成为有医美需求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而民营机构里,相对正规的连锁整形医院价格较为昂贵。中小型医美机构和私人诊所则偏向操作较为简单的项目,这正和近些年“微整形”的流行趋势相吻合。然而,一些涉及“黑医美”“黑培训”的案例往往就和这些机构相关。
那么,监管部门该如何有力打击“黑培训+黑医美”产业链?其中还有哪些难点亟待破解?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委会副秘书长童云洪介绍,行政监管过程中,非法行医由公安部门查处,非法经营归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而如果是的医疗方面违法又是卫建委来执法,所以针对黑诊所、黑医美非法行医的情况,应该实施联合执法,而且要加大查处力度,加重相关处罚,鼓励群众监督举报。此外,要对“卡脖子”的关键药品加强登记监管,便于溯源倒查。而对于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应当追究非法行医罪;而涉及违反医德伦理的,也应该按照医师法的规定,实施相应的处罚。总的来说,就是要建立起立体的法律法律网络,打击黑诊所、黑医美。
编辑: | 翟静 阮丽 |
责编: | 严相莉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