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孙祁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稳步推进国际关系法治化,是我国的利益所在。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明确指出,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我看来,国际法应成为国与国间交往的通用准则和共同语言。
我是孙祁,一名起步于研究俄罗斯法律的法学学者。从莫斯科到上海,从学生到学者,这条路走了十多年。回头看,每一个转折点都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2011年进入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时,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自己选择的法学+俄语复合专业将使我踏上一条通往法治理想的丝绸之路。
六年的俄罗斯求学时光,我不仅获得了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我还利用空闲时间攻读了第二个硕士学位—国家安全学,在三个专业不断融合下,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法律无国界,但法学研究有特色”。
我记得,在莫大法律系学习期间,常与同学们讨论法律问题。俄罗斯人的思辨传统让我印象深刻,有一次讨论《联合国宪章》的解释问题,一位俄罗斯同学说:“法律条文是死的,但法治精神是活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法律虽然追求统一性,但文化的多样性让它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或许就是习近平主席后来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法理基础:在多样性中寻求共识,在差异中构建和谐。
近年来,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在国际法治舞台上愈发自信。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刚刚闭幕,在召开前夕时我接受媒体采访时讲到:“中国全球治理方案是基于国际法基本准则所展开,强调的是全球治理法治化”。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国际法治?在我看来,它不应该是强权政治的遮羞布,也不应该是文化霸权的工具,而应该是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的公约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治基石。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对立和分化,而是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国际法应该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语言,法治文明应该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 编辑: | 王成 |
| 责编: | 周宇倩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