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将至,这两天上海街头已经装扮了起来,鲜花与绿意交织,营造出浓郁的节日喜庆氛围。社交媒体上,上海街头的花卉布置被网友称为已经“卷”到了next level,而业内人士则透露,这些看起来花团锦簇的街头花卉,不仅好看,还有着自己的省钱小妙招。
这两天,行驶在申城高架上,有没有眼前一亮?随着6月栽下的4万多盆三角梅进入盛花期,延安路高架、南北高架变身为流动的空中花廊,车行其间,赏心悦目。一位市民高兴地说:“礼拜天儿子带我出去玩,看到这么美的花,真是心花怒放!”
事实上,多年前,上海高架上的美丽花边是比哥海棠、球菊、孔雀草等草花品种,需要不断更换。近年来,高架上的花卉品种则悄然变身成由花灌木月季和三角梅轮流镶嵌。选择改变花卉品种,主要考虑两点,一是花卉的颜色要艳丽、花期要长,二是要容易养护,这样可以替换下来后继续培植,每半年交替更换一次。市绿化管理指导站高级工程师李向茂解释:“不用重新购买,大大节约了养护成本。”
上海的街头花卉布置,通常包括重要的商圈、景点以及交通干道的装点全市用花量近千万盆。为了让街头绿化能够既美观又省钱,上海在花卉品种的选择上颇费心思。
徐家汇商圈历来是申城节日花卉布置的重要区域之一。这次国庆中秋,徐汇区商圈中心三角地,以及肇嘉浜路沿线选择的新优品种:百日草宝莎系列和鸡冠花羽焰系列就都是花期长,抗性好的,还能自然适应上海夏秋的温差,花色也符合节日热闹喜庆的氛围。徐汇区绿化管理中心绿地管理科李梦琰说:“通过精细养护,花期可以延续到进博会之后,养护成本降低20%以上。”李梦琰说:“通过精细养护,花期可以延续到进博会之后,养护成本降低20%以上。”
以往,一些节日景观布置容易遭到诟病,主要就是因为不少是一次性装饰,节日一过就拆,浪费严重。为此,上海如今在做法上更注重“可重复利用、模块化设计和功能复合”,尽可能让每一分投入都产生长期效应。
像上海火车站旁的天目路、恒丰路口,从2019年起建起了这座名为“天圆地方”的雕塑,来欢迎南来北往的旅客。整个灯笼和爆竹的造型透出浓浓的喜庆祥和氛围。业内人士透露,雕塑从设计时,就给节日的花卉布置留出了可能性。上海绿金绿化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养护部经理张博介绍,该雕塑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全年的适用性,通过加入灯笼、爆竹等元素增添喜庆氛围,并采用花坛花丛的种植形式,使全年用花量减少了35%,实现了降本增效。
恒丰路中央隔离带的花箱在换季调整时,主打一个要美观,也要经济实惠,主材花灌木“朱槿”会被保留下来,周边配上当季的草花“粉掌”应景,这样的组合价廉物美,而且花团锦簇的景观效果可以一直持续到初冬。
一位外地旅客赞叹道:“一出火车站就感觉上海环境特别好,让人心情都变好了。”静安区绿化管理中心建发科科员许航宁介绍,他们通过减少一次性草花的使用,并在花期后将部分花卉栽种到周边绿地,其余的则送给市民园艺中心,让热心市民带回家栽植。
人民广场和外滩等重要景点,则主要采用“主景花卉+背景绿植+点缀草花”的层次化布置,省钱又高级。而像上海铁路南站、西岸自然艺术公园等集中用花区域,还会采用了籽播花卉来代替成品花卉种植,同时启用自动浇灌代替传统人工浇水,成本不高,但视觉体验却丝毫不输。上海徐汇园林发展有限公司业务部主管张君表示:“在景观效果不打折的前提下,花卉采购与养护成本节省60%以上。”
随着节日临近,这两天全市8个市级重点区域、12条重点道路,以及各区行政中心、商圈、旅游景点都已装扮一新。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国庆用花量从最高峰的1400多万盆,降低到目前的860万盆左右。
在上海,街头花开已不再是节假日的专属。未来,随着更多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上海的街头绿化将会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品质、更强的可持续性,让市民能感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
编辑: | 张予洋 |
视频编辑: | 陶余鑫 |
摄像: | 孙明 |
责编: | 李吟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