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矗立着一座2004年复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这座校门按1:1.5的比例重现了抗战时期联大的风貌,但校门匾额上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八字中,"南"字的写法却与现今不同——少了一横。这一细节引发了校史研究者的长久探究,却始终未能找到确切的答案。
在查阅大量档案并走访联大师生后,校方仍未找到校门题写者的明确记载。根据现有线索,研究者初步推测,题字可能出自西南联大国文学系教授罗雍之手。罗雍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专研《诗经》《楚辞》,学术造诣深厚。在《诗经》中,"南"本指一种打击乐器(如"以雅以南"),而罗雍作为经学专家,或许在书写时采用了这一古义,故意少写一横,形成书法变体。
这一推测并非空穴来风。联大诞生于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师生南迁昆明,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办学,肩负起存续中华文脉的使命。若"南"字确为罗雍所题,少一横的写法或许暗含深意:一方面体现学者对古典文化的坚守,另一方面也可能隐喻"国破山河在"的悲怆——笔画虽缺,文化不灭。
无论题写者是谁,这一独特的"南"字已成为联大精神的缩影。在民族存亡之际,联大人以教育救国为志业,将学术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校门上的每一笔,都承载着对文化传承的执着,对民族复兴的期盼。
编辑: | 丁桃实习编辑:胡洋上佳 |
责编: | 冷炜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