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特殊”的招聘启事,在平静的舆论湖面投下石子。近期,一家知名零售企业因其主动招聘刑满释放人员的举措,引来不少争议。赞许其担当者有之,担忧安全风险者也有之。
刑释人员,走出高墙,渴望回归社会,却常被一堵无形之墙阻挡——就业歧视,司法部数据显示,刑释人员再就业率长期低迷,成为其顺利回归、预防再犯罪的关键瓶颈。
眼下,招聘刑释人员的尝试,透出一丝微光,传递着包容与救赎的价值观,本是无可厚非。
然而,企业此举的同时,也该妥善回应公众关切,建立严格的筛选机制。确保被录用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与重新融入社会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法律禁止就业歧视,但“背景调查”这道坎,足以让多数企业“合规”地将他们拒之门外。而此次的“破例”,恰恰照见了社会救赎机制的软肋——口号响亮,落地却常陷于求助无门的窘境。
招聘刑释人员的探索,虽是企业个体行为,却映照出更深层的社会命题:除了高墙内的改造,高墙外更该搭建好接力的阶梯。
救赎的机会,不该被“污点”标签永久封印;安全的底线,也绝不能在包容的名义下失守。
编辑: | 姚亦恬(实习)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