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来了一只颜色近乎黑色、胖乎乎憨态可掬的鸽子,吸引了大量观鸟者和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其中不少甚至是打着“飞的”从外地赶来的。

“我们明天一早就出发,时间点大约就在9、10点对吗?”神秘人透露了这只鸟的行踪:“这两天的规律是,上午出来一会,吃饱了,就躲起来休息,中午再出来吃一会。现在陆陆续续有多少人在那等着了?现在大约三十人左右。”随后,他发来了精准的定位。

到底是什么吸引这么多人到访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森林公园?答案是:黑林鸽。

“听说了11月14日黑林鸽出现在这一片林子当中之后,就有不少来自五湖四海的观鸟爱好者们,他们慕名而来。那不知道一会它还会不会回来觅食呢?”“飞走了飞走了!”“看到了看到了,那边就是!”“可能出来了,要飞了要飞了!”“哎,在吃果子!”人们扛着长枪短炮,耐心等待着“鸟圈顶流”的现身,不少人甚至已经连续几天在这里蹲候,就为一睹其真容。

一位从沈阳来的观鸟者说:“早晨5点半从宾馆出来。很难遇到这个机会,所以不想放过。”一位上海本地的拍鸟爱好者则表示自己“天天来拍,一待就一天”。更有甚者有来自内蒙古包头的观鸟者专程打“飞的”赶来:“我是昨天晚上从内蒙古包头赶到上海的,专门来拍黑林鸽,它把我领到上海来。”

1911年,一个外国人在山东威海卫记录到了一只颜色近乎黑色的鸽子,它就是黑林鸽。但没想到,它再次在中国大陆被人类目睹,足足隔了114年。不过,这次它是在中国山东青岛、浙江嘉兴连续出现,这次,它又登陆从未有过观测记录的上海,并在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小住”了一周,这自然成了观鸟圈的大事。
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部工作人员沈华证实表示:“最近几天游客明显增加到两千到三千左右。”

黑林鸽是东亚最大的鸽属鸟类,属“留鸟”,黑色的羽毛在阳光下呈现金属光泽。它通常分布在日本南部和中国大陆山东地区。这次为什么会现身上海吴淞呢?在观鸟者们看来,这与近年来本土生态环境的优化密切有关。
沈华介绍:“炮台湾的生态环境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形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植物群链。”一位来自沈阳的观鸟者也分析道:“它本身是海岛鸟。这里靠近黄浦江吴淞口,有果子。另外本身树林环境保护得也不错。”

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曾是沿江形成的钢渣地,经过生态修复,如今湿地占比达60%,根据公园的不完全统计,已经成为140余种鸟类的栖息家园。另一方面,爱鸟达人们在网络上分享拍到的鸟儿们,也吸引了更多人爱上观鸟,这也让一些罕见的鸟类更容易被人发现。
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员、博士何鑫解释说:“过去的一些年里面,它可能种群比较稀少而已。如果有更多的观鸟爱好者多加观察的话,更多的罕见鸟类在这些年的发现记录也是越来越多了。”

的确,光是在炮台湾湿地公园,近年来就有不少鸟类是第一次被记录到,不少经常来拍鸟的老法师们,对这些小可爱们也是如数家珍。

观鸟者刘永康就如数家珍地介绍另一位“明星”:“北长尾山雀也是我们炮台湾的明星鸟,前年来的,已经在这里两年了,已经繁殖了,非常可喜。”

上海近年来在绿地建设和环境优化上花了大力气,对生态空间的观测保护力度也日益加大,这在生物多样性上有了直接体现。截至去年底,上海有记录的鸟种类已增至534种,占全国鸟类种数的35.2%。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仅今年,除黑林鸽外,上海还记录到了包括棕头鸥等难得一见的鸟类。

上海市林业总站野生动植物保护科工程师郑运祥说:“我们在一些公园看到有白眉姬鹟等等,这些我们原来的印象中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候鸟、短暂停歇鸟类,其实现在在上海也有繁衍的记录。随着我们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提升,相信会有更多的鸟类选择在上海来安家。”
这只远道而来、被上海首次记录的黑林鸽,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惊鸿一瞥的喜悦,更是一封生动的“生态邮件”。它印证了申城环境持续向好的积极信号,也展现了公众对于生态环保的重视。这份意外惊喜同时也在提醒我们,用心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绿色家底,才能与更多美丽的“不速之客”相遇。
| 编辑: | 张予洋 |
| 视频编辑: | 刘奕达 |
| 摄像: | 蒋文越 |
| 责编: | 李吟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