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跟随美国,一边讨好中国。眼下,正成为不少国家的“新常态”。
中国不会逼迫他们“选边站队”,但当事关国家安全,我们也绝不会听之任之。
“1v19”,新的博弈开始了
7月12日至18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登长城、逛外滩、看熊猫,一路欢声笑语……然而与此同时,就在澳大利亚国内,一场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也鸣锣开打。
这场代号“护身军刀”的军事演习最初为美澳主导的双边演习,每两年一次。与2023年相比,此次演习规模急剧升级,参演国家从13国增至19国,兵力增至3.5万人,演习范围几乎覆盖澳大利亚全境,从西到东横跨6500公里,还新增了网络战、人工智能、中程导弹实弹发射等课目。
除了规模空前。军演中还有多项“第一”值得警惕。
本次演习中,韩军向澳大利亚派遣了K1A2主战坦克,这也是韩国首次向澳大利亚派出坦克参加演习;日本首次在海外测试12式反舰导弹;就连德国也首次派三维作战力量参演,显示欧洲国家对亚太事务的介入加深。
当然,最值得我们关注的“第一”,是新型“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进行了首次海外试射,发射“标准-6”多用途导弹并“击沉海上目标”。
此举被美国媒体解读为“五角大楼是在向中国释放清晰信号”。
“双标”的堪培拉
除了军演,澳大利亚的“症状”还有不少。
把时间稍稍拨回到一周前。7月10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东盟外长会现场,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的发言让全场陷入微妙沉默。
她先说“美国和该地区其他国家都不想与中国发生军事对抗”,紧接着话锋一转:“但亚洲需要力量平衡,不允许任何国家称霸”,虽然没有点名,但结合前后语境,矛头对准的就是咱中国。
西方某些政客的思维定式:咱中国发展军力就是威胁,美国部署武器却是“维护和平”。黄英贤反复强调的“力量平衡”绝非字面这么简单。当她把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例行训练描述为“改变地区力量平衡”,却对美军关岛基地扩建、达尔文港驻军翻倍视而不见时,“双标”玩得实在是溜。
澳大利亚的这种“分裂”导致政策的荒诞:黄英贤在吉隆坡警告“中国称霸”,澳贸易部长却在上海洽谈锂矿出口;国防部炒作台海危机,西澳州长却急着向咱中国解释“铁矿供应绝对稳定”。连澳学者都看不下去了,戏谑“堪培拉活在两个平行世界里。”
关键的抉择
回顾近年来的对华政策,澳大利亚一直在中美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即所谓“政治靠美国,经济靠中国”。
眼下,澳大利亚正面临关键抉择:是继续在摇摆不定的权宜之计中打转,还是真正将中澳关系置于战略高度,以稳定的合作机制取而代之?
中方的立场清晰且一贯:坚定倡导和推进多边主义与贸易自由化。这不仅是对双边关系基本原则的坚守,也是对维护全球贸易秩序稳定的责任担当。澳方若真心谋求长远发展,就应摒弃基于冷战思维的博弈心态,转向共建平台、共谋未来的长远视角。
展望未来,中澳合作的潜力巨大。中国在基础设施、绿色能源、数字科技等领域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澳大利亚则在资源禀赋、教育科研等方面拥有独特优势。
事实上,在澳大利亚民间,民众已经悄悄开始“用脚投票”。
最近,一份来自权威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有53%的澳洲人认为,应当优先发展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而支持与美国绑定的比例只有42%。这个差距,不仅是近年来首次“中高美低”,而且是一次明显的转向。
中澳关系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只要双方都能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多沟通、多理解,妥善处理分歧,就一定能让中澳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若是少数政客只为一己私利,罔顾民意,那才是真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编辑: | 秦扬轲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