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成都美术馆举行的“漫长的调查——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特展,首次向公众大规模、系统性地披露了中国营造学社在80多年前进行中华古建保护的“时代壮举”。
1929年,中国营造学会在北京成立,次年易名为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陈明达、莫宗江等青年学者相继加入。从致力于解读《营造法式》,到调查华夏古建筑遗存,再到构建中国建筑史学体系,短短数载,学社的成果垒筑起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基石,开启了中国现代建筑学研究的新篇章。
随着“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学社成员开始颠沛流离,从北京到长沙到最终落脚昆明。1939年的夏天,一支特殊的队伍从昆明踏上了穿越四川的行程。173个日夜,35个县,730处古迹,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们在抗战烽火中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中华古建抢救行动。作为一相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仅仅存在了10多年的中国营造学社,留下了中国现代学术史、文化史上的一个传奇。
编辑: | 丁桃实习编辑:胡洋上佳 |
责编: | 冷炜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