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
“十五五”中的新与旧
五年规划是中国治理体系的独特优势,五年规划制度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这一制度已经持续运行70多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与西方国家选举政治导致的政策短视不同,中国的五年规划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每一轮规划既是对上一个五年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布局,形成了递进式、接力棒式的发展路径。因此,四中全会引发全球关注。
从现在已经释放出来的政策信号看,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可能会围绕五个字大做文章,新质生产力。
眼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方向,已经成为共识。今年4月的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7月的政治局会议则进一步强调“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同时,认可“新旧经济协同”的逻辑: “新经济”是长期增长动能,代表中国经济的未来竞争力;“旧经济”,比如地产、基建仍是短期增长支柱,需先化解其风险如房企债务、地方政府债务等,再逐步实现结构转型。
“十五五”中的供与需
本次四中全会召开之际,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传统增长动力减弱与新生动力培育之间的交替处于胶着状态。
当外贸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渐降低,中国经济必须要在内需上做出文章。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国内大市场,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今年7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
“五统一”包括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一开放”则是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十五五”规划将是中国经济从“大”到“强”转型的关键一环。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纵深推进,地方保护主义壁垒被打破,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得到遏制,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真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十五五”与全球格局
当前,世界正经历一场深刻而持久的百年变局,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暗流涌动,地缘政治裂痕加深,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对转型期的挑战,我们有清醒认知。
但同时更应该看到,中国凭借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总揽全局的战略视野以及务期必成的战略魄力,向世界展示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路径,更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器”。
展望未来,下一个五年,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将在新的航标指引下破浪前行。一个治理更加高效、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经济更具活力的中国,必将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编辑: | 秦扬轲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