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华西协合大学收到纽约动物协会的请求:“希望得到一只熊猫幼仔。”由于华西协合大学与该协会通过纽约大学有间接的合作关系,此项请求得到重视。负责此事的华西协合大学生物教授丁克生(Frank Dickinson)立即给山里的狩猎人写了信。
不久丁克生的夫人亲自到灌县(现都江堰市)的大山中带回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大熊猫幼仔,并饲养在华西坝,取名为潘多拉(Pandora),大熊猫“潘多拉”就在这里生活了长达3个月。“CS的孩子”每天放学就会去草坪上和“潘多拉”玩耍。跟“潘多拉”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后来,“CS的孩子们”都离开了成都华西坝,但是身在加拿大的他们,却心系在成都华西坝的美好童年时光,这样的情怀促使着他们每年都会聚集在一起,回忆在成都的生活,与大熊猫在一起的时光,这样的聚会一直持续到现在,到今年已经78年了。
当年“CS的孩子”如今已是银发老人
CS的孩子们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留影
加拿大友人贝丝生于成都,在中国度过了整个童年,78年前,她在华西协和大学的草坪上第一次见到“潘多拉”。1938年3月,华西协和大学收到美国纽约动物协会请求,希望能够得到一只熊猫幼崽。负责此事的华西协和大学生物系教授丁克生给灌县的狩猎人写了信,不久后,丁克生的夫人,亲自到大山里带回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熊猫幼崽,在前往美国以前,这只大熊猫幼崽被饲养在华西协和大学校园内,与CS的孩子们共同生活了三个多月,取名为“潘多拉”。
“CS的孩子”与大熊猫“潘多拉”在一起
“潘多拉”与孩子们嬉戏
让这些“CS”孩子们难忘的是,在七十多年前,就与大熊猫有过亲密接触,他们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大熊猫粉丝。今天,受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邀请,他们不远万里回到成都,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看到了2016年新生的大熊猫宝宝们,它们有的躺坐在树梢上,有的睡在草坪上,呆萌可爱,憨态可掬。
加拿大友人在成都熊猫基地游览参观
加拿大友人正在参观熊猫圈舍
CS的孩子们回忆,圆滚滚的“潘多拉”总是很调皮,就像生活在成都熊猫基地的这些大熊猫一样,总喜欢爬到很高的地方。“我们总是需要搬梯子爬上去才能把它抱回来,很调皮,但是总是逗得我们开心的哈哈大笑!”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大熊猫宝宝,勾起了“CS”孩子们儿时的回忆,他们多么想念“潘多拉”,多么想念儿时在成都华西坝生活的快乐时光。
“潘多拉”远渡重洋前往美国
每当‘潘多拉’在草坪上玩耍时,成都市民都会蜂拥而至,甚至邻省的官吏也会来一睹‘潘多拉’的呆萌可爱,一时间,‘来华西坝看大熊猫’成了成都的新风尚。我们生活在华西坝的人可是倍受羡慕呢!”“CS”的粉丝们回忆起与“潘多拉”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据史料记载,从1937年到1946年,先后有十几只来自野外的大熊猫圈养在华西坝。它们经过多则七八月,少则三四月的饲养,适应了人工饲养环境之后,被送往了美国和英国。成都华西坝的饲养大熊猫开启了近代大熊猫饲养史的先锋。骨灰级的老粉丝们,见证了这段历史。
(编辑:孙燕)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