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三星堆的考古挖掘工作让大家对考古这件事又充满了好奇。其实,人们对考古可以说是既有兴趣,但又不是很了解。比如说,大家可能以为考古工作...
2021-04-11棉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农作物,但是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来说,远非只是一个农作物那么简单。哈佛大学教授斯文·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2021-03-30“我害怕疫情可能会造成的改变。害怕发现我所熟知的累累文明不过是一个纸糊的城堡。我害怕一切归零,但同时也害怕结果与之相反:害怕到头来只是枉然,...
2021-03-27《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是一部社会学调查作品。“三和青年”是聚集在深圳三和人力市场附近,并且生活在那里的年轻人。这群人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职...
2021-03-21人类能读懂自己复杂的情感吗?人类能够穿越行为的复杂性去直透人性的本质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最新长篇小说《克拉拉与太阳》就从一个人工智...
2021-03-14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感和历史性?什么是历史叙事?什么是时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呢?这一连串的问题真的能把人问晕了。学者赵汀阳就在《...
2021-03-06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话,大意是说,中年人最爱苏东坡。我倒是觉得,要能够读懂苏东坡,大概还真得要中年人这样的一个年龄和这种阅历。苏东坡一生命运多舛...
2021-02-21这一周我要跟大家来分享的这部作品叫做《夜晚的潜水艇》。它的作者是一位“90后”作家,叫陈春成。在读了很多非虚构的作品之后,再来读一部虚构类的...
2021-01-31瑞典为什么有“爸爸月”?德国的产假为什么从3年缩减到12个月?意大利的婆婆也带娃?美国的“妈妈岗”是什么?职场妈妈的未来会好吗?这周我要介绍...
2021-01-23这一周我要向大家介绍的这部作品是《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它的作者沙希利·浦洛基是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中心的主任。这位历史学教授说,他是以一...
2021-01-17这一周我要跟大家来分享的这部作品叫《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谈话的主人公项飙先生是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的教授,他在北京大学度过了本科和硕...
2021-01-10跟大家分享了那么多书,我个人真的非常喜欢读纸质书。总有人问我,纸质书跟电子书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当然,很多感觉都不一样。比如说,当你翻开一本...
2020-12-27《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这本书出版于1961年,作者是加拿大的一位学者,叫简·雅各布斯。这是公认的研究全球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不可不读的一部经典...
2020-12-19译者,大家都知道,就是做翻译的人。但历史上的译者,他们的作用可能要远远超出翻译作品这个功能,甚至有可能会参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字...
2020-12-13《末日松茸》的作者是加州大学的人类学者罗安清教授。其实观察全球化的时候,代表性的商品很多,像最初的白糖、棉花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受全球化影响的...
2020-12-06本书的作者高桥博之曾经试图从政而失败,随后创办了一本叫做《食通信》的月刊,专门讲述从事第一产业工作的人的故事,在日本挺受欢迎。这本书与其说是...
2020-11-08《母乳与牛奶》是一部社会学作品,当然不是讲母乳与牛奶谁更利于孩子的健康。这本书的重点是在副标题,“近代中国母亲角色的重塑”。通过给孩子哺乳这...
2020-11-01今年的疫情,让人们对现代医学增加了了解。在我们的视野里,现代医学已经是一个固有的概念,是那么科学、理性,讲究实证。然而我们可能不知道,在现代...
2020-10-25“人生海海”这个词来自闽南语,而它的大意就像另一首闽南语歌《世界第一等》里唱的,人生的风景,就像大海的汹涌,有时起有时平。麦家用“人生海海”...
2020-10-18这是韩国导演李沧东的小说集。李沧东导过的大家比较熟悉的电影有《密阳》《燃烧》《诗》等等。导演写小说的并不多,韩国有李沧东,之前在《看·书》栏...
2020-10-11这本书的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陆铭教授。前段时间,他参加了中央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谈了城乡和区域发展。他的很多观点,都集中收录在这本...
2020-09-26这是“80后”作家孙频的作品,这本书里收录了她的同名中篇《我们骑鲸而去》和另外两部短篇。要说主题,并不难理解,讲述人的自我寻找和救赎,但故事...
2020-09-19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