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上海要以此为主攻方向,统筹牵引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坚持整体谋划、协同推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一线城市中,像上海这样集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功能于一身,同时保持制造业规模与顶级港口地位的复合型大都市并不多见。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抓住了宝贵的历史机遇,在国家战略助推下,迅速成长为全球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世纪之交,上海主动迎向中国加入WTO的浪潮,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逐步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航运中心。随着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上海加入了科创中心的新功能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牢记总书记嘱托,上海持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去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4%,基础研究占比11%。近年来,上海加快推进“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引导科研团队挑战高风险、高价值的基础研究。
对基础研究投入和探索不断“加码”,上海原创成果持续涌现。去年全年,上海有49项牵头或合作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的18.7%,连续6年占比超过15%。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7.9件,同比增长1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近1/3。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全球首个Pb级超大容量光盘存储器、 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国际首个通用CAR-T治疗成果,这3项都是由上海科学家牵头。
下一步,上海市科委将聚焦“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主线,进一步增强科技布局的战略性敏捷性,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实现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向“强功能”跃升。
金融中心是其他中心的资金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加强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
2024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突破3650万亿元,持牌金融机构达1782家,其中外资机构占比近30%。上海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达到了29.8万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国业务总量的47%。这些数据不仅展现了上海金融市场的全球影响力,更是中国金融体系深度融入全球市场的重要标志。
不断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上海从未停下“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步伐。就在今年,上期所再次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可参与的期货和期权品种进行扩容,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期所QFII客户数量同比大增66%。
这个月,多部委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及,要提高对“走出去”企业与项目的全球承保能力。这在临港,已有尝试。去年,在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牵头下,国内几家主要再保人对商飞出口的2架大飞机进行了共同承保。为了让更多企业了解《行动方案》和相关服务,上海市委金融办正在逐步送出服务包,为企业“走出去”、“出海”提供更加便利化的金融服务。
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五个中心”不仅明确了上海在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定位,也为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能级指明了主攻方向。2024年,上海城市经济规模迈入了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与巴黎、伦敦等国际化大都市的经济体量比肩。今年一季度,上海GDP增速达到5.1%,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五个中心”都冠有“国际”二字,这就意味着每一个中心的建设,都要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当前,上海“五个中心”已从单项功能领先,迈向整体能级跃升的新阶段,各职能部门正打破领域壁垒,优化要素配置,形成“创新—生产—流通—服务”的全链条循环。
尤其是在当下,在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国际环境中,按照既定目标建设“五个中心”,既是上海擦亮“全球城市”招牌的战略机遇,更能彰显上海乃至中国的战略定力。“五个中心”理应成为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世界名片”。
编辑: | 李荣康 |
责编: | 夏鑫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