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员温峥嵘遭遇了一件既愤怒又无奈的事——她的脸,被AI“偷”了。而且是直接被换到了别人的直播间里,替别人卖货、说话。
据央视新闻法治在线11月5日报道,演员温峥嵘自曝刷到AI克隆自己形象的直播,自己进入直播间质问竟被秒拉黑。近期同一时段多个直播间出现“温峥嵘”带货也引发了热议,妆发不同却话术一致,温峥嵘无奈坦言“很难证明我是我”。

而此前,上海知名的医生张文宏也遭遇过同样的烦恼。

这类事件表面看是技术滥用,深层看,却是我们每个人正在面临的“身份危机”。当你的脸、你的声音、你的形象,可以被一键复制、随意拼接,你还是你吗?法律,有没有跟上这波AI狂飙的速度呢?
律师方正宇表示,如果并没有获得这些明星个人的授权,同时也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的话。那么当你制作这样一些所谓的换脸视频的时候,其实就有可能构成了对于他人肖像权的侵犯,需要承担包括赔偿损失在内的各种侵权责任。更进一步,有时这种换脸还不仅仅是基于娱乐好玩,甚至是被不法分子用来进行诈骗。这些违法犯罪的活动当然更加需要追究。与此同时我们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作为这些软件或者功能的提供者、发布者,他们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一方面我们有待更多的法律实践在业内引起警示。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包括科技界、法律界共同协商,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未来发布一些系统性的规范,以便于各方参与执行。
今年9月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已明确要求AI生成内容必须添加显著标识,不得冒用他人身份。但现实是,部分商家将“AI生成”的标识藏于角落或用技术手段遮挡,平台审核滞后让侵权内容有机可乘。不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追责的成本都很高。
值得警惕的是,今天被换脸的是明星,明天可能就是你我。你孩子的视频、你父母的照片,都可能成为黑产的“素材库”。技术没有善恶,但使用技术的人需要肩负起责任。不仅要有让AI生成的内容“亮明身份”,更要让侵权行为付出代价,这样才能终结需要证明“我是我”的荒诞困局。
| 编辑: | 刘黎明 |
| 视频编辑: | 刘晨 |
| 责编: | 陈敏佳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