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科技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著,正加快形成以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前沿产业集群。今年7月,全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脑智天地”区在上海市大虹桥板块启动建设,未来将致力于打造成为脑机接口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和全球首发地。

在“脑智天地”,这家公司主攻侵入式脑机接口以及作为体外机的佩戴眼镜,可以帮助全盲病人实现视觉重建。

据创始人刘冰介绍,他们的技术通过植入大脑V1区,有望使患者感知基本的人、物、景轮廓,逐步建立视觉系统。团队虽然仅有6人,但都具备多年海外交叉学科背景,预计将在2027年底至2028年初完成相关验证,并启动注册临床试验。

另一家企业则专注于非侵入式头戴经颅聚焦超声技术的研究,他们利用超声机械效应实现神经调控,适应症涵盖脑卒中、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症及部分精神类疾病。

“脑智天地”产业集聚区已有10多个脑机接口项目入驻。目前,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将服务前延至“-1到0”的超早期预研阶段,这里不仅集聚了大量企业,还引入孵化器打造研发加速、测试验证、产品注册三大中心,全栈式服务企业的核心“痛点”。同时,“脑智天地”与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建立“零距离”对接机制,加速医疗器械临床转化。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集聚区将弱化开发与地产属性,强化产业与科创功能,坚持“链主+配套”“场景+服务”“平台+转化”的发展模式。未来还将引入相关院校,推动产学研高效融合。
脑机接口,通俗来说,就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比如电脑或者机械臂之间,建立一条直接的“信息通路”,分为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等类型。

说到“脑机接口”很多人都会想到马斯克创立的“神经连接”公司,从2016年成立以来,他们一直在研究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目前这家公司已完成了多例人类植入手术,术后,人能够通过意念控制电脑。

上海在该领域已取得多项标志性进展,除产业集聚外,技术层面亦有重大突破。例如,上海研发的植入式颅内脑电大模型系统,就实现了对中文语言的高精度解码,可辅助失语患者通过意念“说话”。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一位脑中植入了8至10根电极的患者通过阅读中文单字,配合100分钟模型训练,其脑电信号即可被系统解码为完整语句。该系统虽仅基于54个汉字训练,但通过拆解声母、韵母并重新组合,可覆盖近2000个常用汉字,为渐冻症、中风失语等患者带来交流希望。

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第二个将该技术推进至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上海市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已于近期揭牌,由华山医院参与的全球首个脑机接口临床队列研究也已启动,政府与建设单位正合力构建“科研—临床—生产”全产业链协同生态。

专业人士介绍称,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绝大多数脑机接口企业仍处于类似盲人摸象的概念验证阶段,恰恰是这种“婴儿阶段”,中国需要抢抓技术原创性突破的增量来源,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领跑者”。

司南脑机智能超级孵化器执行总经理高志军就表示,中国在多数医疗器械领域仍处于“跟跑”地位,但目前全球绝大多数脑机接口企业尚处概念验证阶段,所以在脑机接口这一新兴领域,中国有望实现“领跑”。

为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和提供有力支持,上海于年初发布脑机接口产业培育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前实现半侵入式产品在国内率先临床应用,2030年前推动脑机接口产品全面进入临床。近期上海出台的未来产业新赛道相关举措中,也明确对脑机接口等重点领域制定针对性培育方案,聚焦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与构建产业生态。

未来,上海将在强化新质生产力引擎方面、继续聚焦未来产业,脑机接口作为前沿领域,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 编辑: | 张蕴昆 |
| 责编: | 周缇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