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完孩子,生活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可以一手带娃、一手拿起职场大女主的剧本吗?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这个千古难题,有更好的解法吗?这几个月,东方卫视记者探访了上海四位“职场妈妈”,希望为这些问题找到可供参考的答案。
“这届年轻人真的不生孩子了吗?”诸如此类的生育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如果未来有了孩子,生活到底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可以一手带娃,一手拿起职场大女主的剧本吗?
35岁那年,小慧怀孕了。当时,她已经是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主管,是部门的中坚力量。但在休完产假回归职场的第一周,她就被“劝退”了。“当我拿着出生礼去找我的HR的时候,当时她问我说家里有没有人带小孩,然后宝宝怎么样,有一些关心的话,之后话锋就一转。”
HR告诉小慧,如果她觉得当前的工作坚持不下来,或者压力比较大,目前有一个窗口可以拿“大礼包”。人力所说的“大礼包”,就是裁员经济补偿金。这意味着公司有计划要辞退小慧。
当时小慧正处于哺乳期,按照《劳动合同法》,公司的做法属于违法辞退。通过自己的据理力争,她说服了人力,可以继续工作。然而,很快她就开始接二连三地遭受不公平的对待。“(以前)我们每周都会有周会、项目会,都是需要我去参加以及去汇报项目的。然后从我回到了职场之后的话,我再也没有参加过这样的会议,就没有接到过任何邀请。”返岗后的半年里,小慧的绩效连续部门垫底。在哺乳期即将结束的前一周,她再次被人力约谈,以绩效不达标为由要辞退她。
小慧坦言,在哺乳期期间,她的工作时长确实无法和孕前相比,但她都能够及时完成工作任务,也从未迟到早退,日平均工作时长超过9小时。在公司的压力之下,小慧最终选择了离开。5个月后,她找到了一份能够将较好地平衡职场和家庭的新工作。但这份工作和她之前为自己规划的职业发展路径有着较大的差距。
小慧的经历映射了当下职场中真实存在的“生育歧视”,不少职场女性为了照顾家庭,不得不舍弃职业前途。当然,也有人能够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她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陈蓉,38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哥哥9岁,妹妹4岁。对于她和丈夫来说,每个工作日的早上,都是一场分秒必争的硬仗。8:20,硬仗打完,记者终于和她一起坐上了早高峰的地铁。在“二孩妈妈”的身份之外,陈蓉还是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的副教授。这天上午9点,她要给学生上一节有关人口学的课程。
作为人口学领域的学者,我国大城市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变迁趋势是陈蓉的主要研究领域。她的其中一项研究,勾勒出了上海“二孩家庭”的家庭画像:夫妻受教育情况和收入,都高于上海平均水平。除此之外,老一辈能够“搭把手”,也是女性能够平衡职场和家庭的一个重要条件。作为“新上海人”组成的家庭,陈蓉夫妇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在家附近另租了一套房子,分担他们接送孩子和做晚饭的任务。“我们达到这个平衡,它是一个紧平衡状态,就是很容易会被打破。我现在最怕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的家庭成员有人生病。”
2024年12月,上海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妇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凝聚各方资源力量,鼓励用人单位采取有利于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的措施,积极营造生育友好型工作环境。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企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发钱、放假,携程联合创始人梁建章被网友称为最会“催生”的企业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人口经济学家。他认为,当下的中国,人口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创新具有深刻影响。“中国现在的创新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因为创新力就是要研发,你的人口越多,你的市场越大越大,你可以投入研发的力量就越多。有一些特别大的高精尖的项目,比如高铁、大飞机、人工智能,比如说新能源的巨大投入,都需要很大的人口规模才能维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所以这个是现在中国的优势,但这种优势正在以每代人减半的速度在衰减。”
正因如此,梁建章认为,根据当前中国的国情,生育是在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养育孩子所付出的成本应当被看见和分担。“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抚养多个孩子的话,肯定会影响他的工作。从社会来讲的话,这样一种投入对社会来说是非常好的,有回报的。因为这些孩子未来会成为创新者、纳税者,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
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的课题。生育的价值需要被认可,政府、社会和用人单位也应该为有孩家庭提供更多看得见的支持和鼓励。
编辑: | 周杰 |
责编: | 陈怡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