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长三角会客厅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钟表王国"瑞士为何每年派人来上海学制表?

2019-11-01 19:48:35 《中国长三角》

提起世界顶级钟表,相信第一个进入大家脑海的关键词就是瑞士,您可能不知道,已经连续三年,瑞士都会派出留学生,跟一个上海人,学习制作钟表。


他叫郭鸣,全球独立制表师协会在中国仅有的五位成员之一,而且是其中最年轻的。



漩涡般的装置不停旋转,地心引力对走时的误差从而被校正……这枚手工打造的陀飞轮怀表,静静地放置在郭鸣的工作室里。


陀飞轮,瑞士钟表大师宝玑发明的调速装置,机械表制造的顶尖工艺。因难度高、生产周期长,它的成本和价格居高不下,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既是致敬大师,郭鸣也想证明,中国人也能做出让世界服气的陀飞轮。



在成为独立制表师之前,郭鸣曾求学瑞士,师从的就是独立制表师协会成员弗兰克•乔齐(Frank Jutzi)。


这座日月镂空钟,就是郭鸣在弗兰克老师的工作室完成的第一件作品。既呈现中国人讲究的"天圆地方",也融合了瑞士传统建筑风范。



这枚"嫦娥奔月",郭鸣以中国神话为创作灵感,呈现阅读时间的创意。七点钟位置的小兔子,30秒钟会"逆跳"一次,增加表盘的灵动性。


不久前,郭鸣带着"嫦娥奔月",亮相瑞士最大的巴塞尔国际钟表展。他把中国文化带给了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了这位中国独立制表师。



如今,郭鸣绝大多数时间,就沉浸在十几个平方的工作室里,这是他与钟表的世界。


这天,工作室来了一位客人,瑞士瓦莱州政府和日内瓦总商会代表范波。他来的目的,是为瑞士学生到郭鸣工作室实习做准备。


范波说,这一项目已经持续了近三年,留学生由瑞士政府资助,前来上海跟郭鸣学习手工制表的技艺,以及了解中国文化。


于是每逢暑假,郭鸣的工作室里都会出现"洋学徒",而且来自"钟表王国"瑞士。



但郭鸣心中,仍有一丝落差……


从瑞士回国后,他受聘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担任职校老师,教的就是钟表维修。


但今年,他教的专业,却面临了"零招生"的尴尬。


郭鸣说,对于钟表专业,很多人的意识还停留在开店、摆摊、换电池,但其实不然,哪怕开名表的表壳,都需要一定的技术。


这一专业,含金量很高。



在瑞士,17世纪初叶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钟表行业工会,以及专业学校,持续至今已有两百年。这种职业教育的高度,仍是中国无法比拟的。


"手工打磨而成的零件,是有灵魂和温度的",郭鸣有个心愿,退休后办一所钟表学校,既传承技艺,更留下延绵百年的手工精神。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嘉颖 孔权 夏祺  剪辑 吴嘉)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长三角表陀飞轮独立制表巴塞尔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5:18
恐怖雕塑引争议 艺术表达与公众审美边界在哪
新闻放大镜3天前
00:08
美防长抨击肥胖后这照片火了!网友P图吐槽
时讯3天前
00:52
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震撼来袭
时讯2025/10/13
00:54
小男孩手臂卡在地铁扶手之间 民警迅速解救
看呀STV2025/10/13
00:08
美军高官:加沙将不会有美国部队
时讯2025/10/12
01:29
5岁男孩眼睛被戳伤 园长抹猪油致残 240万医疗费谁担?
时讯2025/10/11
00:10
中方回怼西方国家抹黑言论!挨个点名多国劣迹
时讯2025/10/11
00:15
李大霄:做好人买好股!三连忠告不要上杠杆
时讯2025/10/11
00:10
强降雨冲击墨西哥全境 老人把冰箱当救生艇
时讯2025/10/11
00:32
稀土管控再升级 中国到底在防范什么?
子午观潮2025/10/11
00:28
费德勒全家来沪,喊你推荐吃大闸蟹的地方!
看呀STV2025/10/11
00:09
“台独”自制潜艇翻车!国防部:完全是自不量力
时讯2025/10/10
04:01
百年守护:重磅书画!文物“游子”时隔多年聚首
中国考古报道2025/10/10
00:09
加沙停火协议达成 含以军撤军等四大核心内容
子午观潮2025/10/09
00:10
飞机上看儿童色情影像 日本足协高官在巴黎被捕
时讯2025/10/09
02:14
上海长假共接待游客2548.5万人次 同比增19.74%
时讯2025/10/08
00:28
上海一小车直接冲向警车!民警:我肯定要闯红灯…
新闻坊2025/10/08
00:08
一小时内4架 胡塞武装向以色列发动无人机袭击
时讯2025/10/08
00:09
27岁女子因身材焦虑8年只吃水果 死前体重仅44斤
时讯2025/10/06
00:16
俄媒驻华记者阿丽娜用这首古诗向中国人民送中秋祝福
时讯2025/10/06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