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时讯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中国精神⑯:用青春筑起绿色之洲

2019-10-06 18:46:30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秦雯

塞罕坝,意为 "美丽的高岭",位于我国河北省最北端。历史上,这里因过度采伐而退化为高原荒丘。为了遏止沙漠逼近北京、涵养京津地区水源,1962年,国家决定在塞罕坝建设大型机械林场,300多名创业者来到这里,拉开了治沙造林的序幕。



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把茫茫荒漠变成了当今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海,缔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也由此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如今,塞罕坝森林覆盖率超80%,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近57万吨,为华北筑起了一道坚强的生态屏障。这背后离不开三代造林人的不懈努力。2017年12月5日,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当年的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前往领奖的林场老中青三代建设者中,就包括了陈彦娴和于世涛。



如今年过70的陈彦娴,年轻时在塞罕坝可是个传奇人物。1964年,她带领同寝室的5位女同学主动请缨,放弃高考,奔赴坝上。


经过第一代务林人的精心呵护,一片幼小的苗木在荒山上扎下了根,满满地绿遍了山野。第二代塞罕坝人把目光瞄向了寸草不生的沙地。选择合适的树种,是造林成功的关键。沙棘、山杏、云杉、樟子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尝试,终于樟子松的成活率达到了40%。


然而,在高寒荒原上种树谈何容易。1977年一场罕见的"雨凇",20万亩林木毁于一旦;1980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12万亩树木旱死。塞罕坝林场几度遭遇毁灭性的打击。毁了,就从头再来。面对一次次自然灾难、面对一项项技术难关,一代一代塞罕坝造林人从不退缩,硬是在塞北高寒荒原上,筑起112万亩的绿色之洲。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55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塞罕坝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从萌芽起步到蓬勃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深刻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辟论述,日益深入人心。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到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环保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截至2018年,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已超过22%,74城市PM2.5平均浓度五年内下降42%,近20年来,新增植被覆盖面积占到全球新增总量的2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塞罕坝造林人的行列,投身防沙治沙事业,我国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每年拓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今天每年缩减1980平方公里。



如今,有了人工智能技术等高科技的加持,在荒漠植树造林,将不再艰难。最近,上海高校的一个科研团队就远赴内蒙古阿拉善荒漠无人区测试最新研发的"种树机器人",未来有望将种植效率提高100倍以上,成为应对荒漠化的新武器。


塞罕坝精神是推进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塞罕坝每棵树的年轮里,都阐释着绿色发展的理念。要让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见到实效,关键是要落实到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上。要大力发展绿色生产方式,把生态红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促进改革的硬杠杆。要更加积极地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成为自觉。


塞罕坝每棵树的年轮里,都记载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塞罕坝人把荒山秃岭修复成"华北绿肺",靠的是勇于直面困难,矢志艰苦奋斗。更靠的是久久为功的执着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只要下定决心不动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秦雯 图片编辑:彭琼娅 苑博 陈文哲 编辑:施荔)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zhongguojingshen塞罕坝地球卫视生态保护种树机器人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31
特朗普称中国不想对台湾发动“进攻”国台办回应
权威发布2天前
00:10
50万交保!陈柏霖、修杰楷走出警局态度不同
时讯2天前
00:49
李在明誓言:韩国要“跻身全球四强”
环球交叉点3天前
01:17
冷空气持续发威气温低迷 申城周三起秋高气爽
时讯2025/10/20
00:07
胡塞武装突袭联合国雇员住宅区 扣押数名工作人员
时讯2025/10/19
01:34
这档综艺已完结 却仍在不断给实体商场“引流”
东方新闻眼2025/10/18
00:57
老人过世留下百万遗产没有法定继承人
案件聚焦2025/10/18
00:08
《隐秘的角落》现实版?服装巨头创始人爬山坠崖
时讯2025/10/18
00:08
以军连夜对黎巴嫩发动12次空袭 巨大火球乍现
时讯2025/10/17
02:31
市场价165万凶宅26.6万开拍万人围观 已有人报名
时讯2025/10/17
00:15
洪秀柱力挺郑丽文:女人不止撑起半边天!
时讯2025/10/17
00:08
湖南一女主播收“炸弹包裹”被烧伤 警方通报
时讯2025/10/16
04:54
文明互鉴成果丰硕!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落幕
魔都眼PLUS2025/10/16
01:06
被抓八年后回到同一小区 男子潜入别墅偷走金条
案件聚焦2025/10/16
00:49
意大利70岁老人装瞎53年 骗取800多万补助
时讯2025/10/16
03:23
锚点丨人类如何实现星际通信?他从光中寻答案
锚点2025/10/15
00:10
戴电子脚镣没有不适 蔡正元:这是反民进党的“勋章”
时讯2025/10/15
01:03
《沉默的荣耀》热播引岛内媒体关注 国台办回应
权威发布2025/10/15
00:10
沈阳禁毒大队长被控走私毒品案 一审获刑3年半
时讯2025/10/14
00:08
美防长抨击肥胖后这照片火了!网友P图吐槽
时讯2025/10/14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