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叩击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视频|传习录|时隔20年,穿越730公里,送,一支笔

2017-10-05 08:08:15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卢梅  赖瑗  李维潇  姜涛  徐敦华  王明臣

4:00 江西文港笔市


“这串(笔头)300给你,好坏你用了就知道,我十几岁就在这卖了。”


江西文港笔市


凌晨4点,大部分人还在熟睡之中,文港笔市却已经人头攒动。


“买了到全国去卖,我们文港都是这样早的,三点多就要起床了。”


文港笔市是中国最大的毛笔材料交易市场,每月逢一、四、七,制笔商和材料商纷至沓来,这样的传统从唐代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却依然繁荣不衰。


景德镇窑青花红彩云龙纹羊毫笔 上海博物馆提供


毛笔,中国式的书画方式,跃动的黑白两色以各异的形态,绵延千年。江西文港,每年有70%的毛笔,从这里出发,销往全世界。


6:00 制笔人周鹏程家中


制笔人周鹏程


相较于笔市的喧嚣,制笔人周鹏程的家中,却格外安静,只听得毛料与制笔工具碰撞发出的声响。


周鹏程从来不上笔市买半成品,几十年来,从选料、配料、做笔头、制笔杆,他都坚持亲力亲为:“我们做笔的工序,基本上我们做的,是和以前老艺人是一样的,有120多道。真正是好的毛笔,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得特别好。”


“哇,这么乖啊。”周鹏程扭头,满眼笑意地看着正在“工作”的小孙子。


周鹏程的孙子圆圆正在整理笔头


周鹏程的孙子圆圆,今年三岁,他可能是文港最小的笔工。学着哥哥整理毛笔的手势,他做得有模有样。


“我们小的时候,八岁我们就开始做这个事情了,很小。那个时候白天读书,晚上就在家里和父亲加班做这个东西。”回忆起儿时和祖辈们一起在煤油灯下制作毛笔的日子,周鹏程还历历在目。


“那时候做笔很苦很苦。”对于周鹏程来说,那时候制笔是为了营生,家中7口人,全指望着这一门手艺吃饭,能够帮助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是他进入这一行最初的动力。


“我现在是落在笔中了,很喜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维持生计的工具,变成了周鹏程愿意倾注一生的艺术事业。


周鹏程的大孙子,他曾经告诉爷爷说想继承这门手艺


“我这个孙子对我说,爷爷我还是想来做你这个事。我告诉他,只要你愿意学,爷爷会把所有知道的都告诉你,花不了那么久,你就能够全部掌握了。对于他们继承,我是特别欢迎的。” 和文港众多技艺娴熟的制笔人一样,周鹏程生于制笔世家,传到他手里已是第四代。如今儿孙都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门技艺,这是周鹏程最幸福的事。


8:00  江西文港淳安堂笔庄


江西文港淳安堂笔庄


早上八点,文港的另一间笔庄正式开工。这里的笔工大多拥有超过40年的工龄,如何让一堆杂乱无章的毛料,变成一支支做工精美的毛笔,对于他们来说毫无难度,但对于拜师仅有半年的刘增光,却是极大的挑战。


刘增光,拜师仅半年,是淳安堂里年纪最大的小师弟


“你看你梳的这个毛。应该是比较挺拔,你梳出来是毛茸茸的感觉,显然是没有梳到位的。” 制笔的学徒期一般为3年,每一项工序要经过成千上万的练习才能“出师”,刘增光练习得很刻苦,师傅李小平有时间到笔庄来,总会多叮嘱他一些。


“我从小对书法爱好,用过的毛笔非常多,但是好的毛笔很少。我就想着自己做一支喜欢的毛笔。”


而立之年,辞去家具设计的工作,刘增光抛开安定的生活,带着妻女从山东来到文港,仅仅是因为喜欢笔墨文化,想学做毛笔,这在大多数人听来,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孤注一掷了。毕竟我们舍弃了一切来到这里。”刘增光的妻子刘砚红很支持丈夫的决定,虽然3年时间只出不进,无疑有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但她觉得夫妻二人一起去做一件喜欢的事情,是一次浪漫的冒险。


“我看他感觉他钻在里面了。有一次我说毛笔里的杂毛我没有管,我就把它修出来了,他说那可不行,非逼着我把毛笔泡水了之后,重新把杂毛一根根地拔出来。”


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是刘增光在老师傅们身上学到的,现在眼前的这支笔,就是他所要倾注的全部。但对于笔庄的主理人李小平来说,他要考虑的远非于此。


21:00  李小平毛笔工作室


“行囊笔”试笔会


一场试笔会,正在李小平的工作室进行着。


“行囊笔”——这是李小平正在筹备推出的第一款文创产品


“很灵敏,非常敏捷。就是你想什么它都能懂”


“很多细节都能够表现出来。”


 “是不是能够更轻一点,对于女生来说可能有点重。”


湖北武汉书法协会一行人,远道而来拜访制笔人李小平,没想到竟成了这款产品的第一批试用者。他们给出了“行囊笔”不错的评价,这让李小平长舒一口气。


“文房四宝的文创领域,现在一塌糊涂。我觉得应该由真正懂产品的人来进入这个行业。”


李小平正在寻求革新,他要将传统的制笔行业带入时下热门的文创领域,通过改良,让毛笔成为一个能够随身携带,并且通过换笔头反复利用的商品,再用电商的方式进行营销。李小平坚信这样的做法契合了时代的需求,也才能为这千年的手艺,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我这里的年轻学徒是全国最多的,我不是单纯地培养手艺的接班人,他们学完之后怎么办,是我这个做师傅的必须考虑的。我觉得文创产品能够把年轻人吸引进来,也能给他们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留在这个行业。”


22:00  制笔人周鹏程家中


周鹏程为笔刻字


另一盏孤灯下,周鹏程正在为一支精心制作的毛笔做最后的刻字。选用的羊毛,是他十几年的藏品,根根锋颖整齐透明,可谓是千万毛中拣一毫。这支笔,周鹏程委托我们带回上海,交到周慧珺老师的手中。


“周慧珺老师,她很少给人家写招牌的,很难很难求。我们的笔,给她做得很好,她很感动。她还给我们写了一封信,说像我们这样做的人是很少很少,说我们是用心在做。”周鹏程和周慧珺结缘要从20年前说起。


早年的时候,江西笔曾被冠以粗制滥造的标签,虽然销量巨大,却不被名家认。


“那时候我挑着我们的笔去北京卖,画画的,写字的名家一听是江西笔,都摇头。”此后周鹏程下定决心,花费8年的时间进行改良,8年后,终于得到了名家的认可。


“周慧珺老师给我写了三幅牌匾,横的竖的都有。”


学书经年的人,对于周慧珺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这位女书法家曾经凭借临米芾《蜀素帖》名震大江南北,成为海派书法的领军人物。她的字有着跌宕起伏的节奏,带着时代不屈的呐喊,亦如她的性格一样,正直、坚毅、不谄媚。来自大书法家的认可,对周鹏程来说无异于伯乐之情,也是对他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最好的见证。


“我希望周慧珺老师,用到我的笔很开心的,因为我是给她量身定做的。”


节目组将周鹏程制作的毛笔,送到上海周慧珺老师的家中


一支笔,穿越20年的岁月,730公里的距离,连接起笔匠和用笔人的知遇之情。虽然如今,一代书法大家,已步入暮年,但笔匠手工的温度,虔诚的匠心,依然凝聚笔尖,书写着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卢梅 赖瑗 李维潇 姜涛 徐敦华 王明臣 编辑:王珏)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传习录文港笔市Knews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26
中方发布会: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时讯1天前
00:26
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遭打脸 专家:印度不想第三方掺和
时讯2天前
00:57
巴方称致瘫印度70%电网 王强:若属实绝非小事
子午观潮3天前
00:10
印军方喊话“不想升级” 称巴军队正向边境调动
一眼看天下3天前
00:15
普京红场阅兵讲话:赞扬英勇的中国人民!
时讯2025/05/09
00:10
《喀秋莎》响起!俄罗斯女兵在红场接受检阅!
一眼看天下2025/05/09
00:13
莫斯科红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走来了!
一眼看天下2025/05/09
00:08
印巴激战!巴宣称有50名印军丧生 伊朗外长访印
一眼看天下2025/05/08
00:40
印巴交火范围会否扩散?杜文龙: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子午观潮2025/05/08
00:09
红旗车开往克里姆林宫 中俄领导人举行会谈
一眼看天下2025/05/08
02:13
独家专访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
环球交叉点2025/05/07
03:50
拟再批复600亿元!保险资金长投试点范围扩大
时讯2025/05/07
06:01
金融监管总局:尽快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
时讯2025/05/07
02:28
上海这些商场外贸商品卖爆 消费者:买得真尽兴
东方新闻眼2025/05/06
00:13
破局者|商场集体护盘中国制造!不卖美国 转内销
一眼看天下2025/05/05
01:05
啥都靠支援 赴美受阻商品首次上柜上海百货商场
看呀STV2025/05/05
00:56
上海“五一”接待游客1650.06万人次 同比增长1.61%
时讯2025/05/05
01:55
四川乐山大佛景区外籍游客“扎堆” 景区推出多项暖心举措
时讯2025/05/05
11:53
记者直击:红场阅兵仪仗队彩排现场全是中国人?
环球交叉点2025/05/04
00:09
涉钓鱼岛 台湾网民怒了 国防部、外交部喊话日本
时讯2025/05/04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