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视频|“千年药乡”成乞讨村 一到寒暑假全家齐上阵

看现场

2017-02-14 15:22:37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视频|“千年药乡”变乞讨第一村 乞讨成为致富捷径?


最近,有不少苏州市民反映,在市区多个十字路口看到有人带着孩子在乞讨。天寒地冻,又常穿梭在滚滚车流中,让人不禁为他们捏了把冷汗。


上午11点,记者在市区西环路和劳动路的十字路口见到了这对乞讨者。男孩套着校服,脚上穿的还是一双单鞋,稚嫩的小脸被冻得通红。而旁边的中年女子个子不高,绿色的头巾格外显眼。趁着过往车辆停下来等红灯的时间,他们举着蓝色的杯子走到驾驶座车窗旁,一个劲地朝车里鞠躬。遇到好心人施舍钱财就道声谢,吃了闭门羹就迅速把目标转移到下一辆车。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半个小时内,就有十位车主慷慨解囊,少的一两元,多的则达到了数十元。到了饭点,他们停止了乞讨,女子紧紧挽着男孩的手朝路边走去,看样子是打算找点食物和水。那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记者随后与其进行了交流。

“岷县,就是地震了的那个地方。”

女子姓王,今年四十多岁,从甘肃岷县来苏州乞讨有20天的时间了,每天早上太阳升起来就出门,干到下午三四点就收工,回到火车站附近的出租屋里。一日三餐基本就是靠馍馍凑合凑合。记者提到,天气这么冷,孩子又衣衫单薄,怎么舍得让他出来乞讨时,女子表示,这实属无奈之举。



乞讨女子表示:“我们老家不是地震了嘛前年,地震了。(家里)还有个老爷爷老奶奶,加他老爸,脑子也有病,两个孩子还要上学。天旱,又修了个房,生活就很困难。”

而当记者问道,一天能讨多少钱时,女子明显警惕了起来,不肯透露具体数字。


眼看着新学期就快开始了,难道孩子就一直在马路上乞讨过活吗?孩子跟这名中年女子到底什么关系呢?


男孩说,目前他还在老家上小学,只是趁着放寒假的时间来苏州乞讨。记者观察到,尽管年纪不大,孩子乞讨鞠躬的动作却十分熟练,甚至可以用机械化来形容。此外,记者还发现,如果是普通车,男孩顶多鞠三四个躬,而一旦遇到了豪车,男孩就会紧追不舍。可见对于乞讨这份工作,男孩相当有经验。


乞讨女子说:“我是他母亲,前年地震,去年一回,今年一回。两回,去年也在这边,这边暖和。”


原来这已经是他们来苏乞讨的第二年了,身边这个男孩是她的小儿子,才11岁,老家还有个14岁的老大。当记者提到,带孩子乞讨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会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时,女子也表现出了愧疚的神色,并承诺14号就会把儿子送回老家上学。


事实上,记者在陪伴这对母子乘坐公交车时,还遇到了他们的同行,母子二人十分熟络地与对方打招呼聊天。而在经过市区另一十字路口时,记者又遇到了一个候在车窗外的乞讨者,这回是个年纪轻轻的小女孩,手里拿的杯子都与那对母子的一模一样。种种细节不禁让人怀疑,这些乞讨者是不是已经将乞讨职业化,甚至结成了一个联盟。


乞讨女子坦言,在她的家乡甘肃岷县,一到暑假寒假,就有很多人都带着自己的孩子出门乞讨,北京、上海、南京,到处都有他们的老乡。

乞讨倒说也有传统的,以前安徽凤阳朱元璋的家乡,就是中国第一乞讨之乡,而现在换地方了,这些职业乞讨人大多来自甘肃一个叫岷县的地方。

甘肃岷县,盛产当归、黄芪、红芪等中药材,曾经有“千年药乡”的美称。然而现在,这里却被人冠上了一个并不体面的名字——中国乞讨第一村。从97年开始,陆续有乡民出外乞讨,而一开始,确实是因为自然灾害严重,迫不得已。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物产有限,交通不便,农民们一辈子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若是遇上灾年,要满足温饱都困难,更别提其他物质享受了。与此同时,那些外出乞讨的人回来,却盖起了两层小楼,用上了手机,开起了摩托车,日子眼见着越过越好。一方面是极端贫瘠的土地,一方面是日渐拉大的贫富差距,很快,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种地,转而投入了职业乞讨的大军中,以致于后来,这已成为当地不少人致富的捷径。

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惠志华解释:“乞讨人员很多不是真正的生活困难,而是他们想以这种乞讨行为来赚钱,是赚钱的手段,所以很多是不接受我们救助的。”



前几年在网上声势浩大的微博打拐行动,也连带揭露了各地“职业乞讨”的内幕,因此,岷县乞讨团作为最早将儿童带入乞讨行动中的乞讨团体之一,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当地政府也开始采取措施,在乞讨风最盛行的岷县小寨村,学校的墙上被刷上了“站起来,活出尊严”等标语。然而,要彻底扭转人们好逸恶劳的思想,并非一日之功。

(编辑:陈佳雯)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乞讨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08
特朗普施压 要求重启成龙主演电影《尖峰时刻》
时讯2天前
00:07
中国游客退订重创日本旅游市场 酒店老板诉苦
时讯3天前
01:17
106千米 “上海造”人形机器人走出世界纪录
看呀STV2025/11/22
00:07
批高市早苗的人反遭批?野田佳彦:很危险!有错该纠!
时讯2025/11/22
00:10
内塔尼亚胡:美售沙特F-35未提前沟通
子午观潮2025/11/21
00:08
野猪早高峰“打卡”南京博物院 被护栏封印
时讯2025/11/21
00:09
加州少年疯玩踢门挑战 极有可能被当成歹徒
看现场2025/11/20
07:09
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奉劝高市:不要自取其辱
环球叶问2025/11/20
00:16
国内最大巴洛克建筑群 换“冬装”“蓄势”迎客
东方番茄酱2025/11/19
00:10
中方代表:日本没资格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时讯2025/11/19
01:39
迪士尼迎“秋假”大客流 网约车“定点听单”缓拥堵
时讯2025/11/18
00:13
雅思变雅雅!郑思维错穿搭档球衣 紧到脱不下来
时讯2025/11/17
00:07
超60万人!菲律宾爆发超大规模游行 要求反腐问责
时讯2025/11/17
03:45
记者观察:“退休市集”不退休 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时讯2025/11/17
00:08
韩国提议举行朝韩军事会谈
时讯2025/11/17
00:08
要钱买iPhone17遭拒 泰国女子枪杀警察男友
时讯2025/11/16
00:07
泰国国王携王后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时讯2025/11/15
00:15
手臂缠满肌贴 刘诗雯6战全运会摘金:不敢想!
时讯2025/11/15
00:10
中方会见泰国国王和王后 泰国国王:中泰是至亲
时讯2025/11/14
01:25
开车叼牙线棒被处罚 交管部门:原认定不当 已依法撤销
时讯2025/11/14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